隋煬帝三征高句麗。
隋煬帝曾經三次對高麗用兵,使得隋朝勢力大減,很快走向末路。在當時,高麗算是最強盛的鄰國。隋煬帝繼位的第三年,他認識到高麗對中原會有潛在的威脅。于是他邀請高麗王高元到隋朝來,但髙麗王沒有答應,他便開始了對高麗的三次征戰,而且這三次都是御駕親征。
公元612年,第一次征戰高麗開始。由于長途征戰,士兵的士氣都不高。在途中有的士兵將很重的糧食都丟掉了,以至于后來在缺糧的時候堅持不住只好回來。然而,在回來的路上又遇到高麗軍隊的伏擊,結果大敗而歸,當時35萬人的軍隊只回來了兩三千人。
公元613年,隋煬帝再次對高麗用兵,就在遼東城將要被攻下的時候,禮部尚書楊玄感突然叛亂。隋煬帝得到消息,趕緊退兵返回洛陽。就在同年,隋煬帝又發起第三次對高麗的戰爭。雖然第三次征戰成功了,但戰事耗費太大,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這也是隋朝滅亡的誘發原因之一。
隋煬帝三次征戰之后,隋朝由強盛轉而衰退,在農民起義的大潮下最終走向了滅亡。雖然隋煬帝第三次征戰打敗了高麗,但是高麗此后更加的放肆,不斷對周邊國家進行侵略。直到唐太宗繼位后,再次對高麗發動戰爭才使得高麗最終滅亡,然而這時另一個國家新羅開始崛起,它就是今天韓國的祖先。
世界都市的出現。
隋朝初年政治穩定,隋文帝統一了中國后重視經濟、農業和商業的發展。后來隋煬帝繼位,開鑿了大運河,使得中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當時的兩大城市是長安和洛陽。
長安和洛陽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城市。當時的長安有都會和利人兩市,而洛陽有豐都、大同和通遠三市。通遠市臨近通濟渠,周圍六里,二十門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內的舟船數以萬計。豐都市周圍八里,通十二門,其中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招致商旅,珍奇山積”。
隋朝時期,像長安和洛陽這樣規模宏大、商業繁華的都市,在當時的世界上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