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神論者范縝。
范縝(公元450年一公元515年),字子真,南北朝時期齊梁間南陽人,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杰出的無神論者。他耿直的性情注定了一生的坎坷,因為為人正派,堅持真理,不惜放棄高官厚祿。范縝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向唯心主義宗教神學展開斗爭,是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他的不朽之作《神滅論》更是其思想的高度集中。
范縝在形神關系的論證上的思想深度和邏輯嚴謹度超越了所有在他之前的唯物主義者,即便是在整個中國封建思想家中也是獨一無二的。李延壽在《南史?范縝傳》一文中曾對此做出了中肯、恰當的評價:“縝婢直之節,著于始終,其以王亮為尤,亦不足非也。”
在蕭衍發動圍剿《神滅論》數年后,范縝辭世,死后有文集十多卷,絕大多數早已消失。
大乘教起義。
“大乘教起義(法慶起義)”發生于北魏的孝文帝期間,是北魏時期以宗教為旗幟的規模最大的一次人民起義。由于北魏年間佛教盛行,僧人內部因為政治和經濟地位相差懸殊而產生激烈的斗爭。
孝文帝即位以后,佛教內部的派系斗爭更是愈演愈烈,并逐漸演變成為社會階級的斗爭。
面對這種現狀,北魏統治者一方面支持一些僧侶講禪說法,另一方面又禁止另一些僧侶聚徒傳教。這樣一來,部分僧侶開始大肆頌揚統治者明君有道,而另一些僧侶卻公然毀寺燒經、起義造反。
公元473年,沙門慧隱聚眾造反。公元481年,沙門法秀在京都平城起兵造反,參加者除了平民和奴隸外還有不少的官僚大族。公元514年,沙門劉僧紹在幽州舉事,自稱“凈居國明法王”。公元515年,冀州(今河北冀縣)沙門法慶、惠暉在勃海人李歸伯的支持下,在武邑郡的阜城聚眾起事。法慶以李歸伯為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漢王,自號“大乘”。
大乘教徒打著“新佛出世,除去眾魔”的旗號,燒寺院、焚經像、殺僧尼,一時間震驚朝野。當年7月,北魏元遙率精兵十萬東下冀州鎮壓這次起義。9月中旬,起義軍兵敗,法慶、惠暉及首領百余人全部被殺,被屠殺的起義軍數以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