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手工業的興盛。
- 紡織業
南北朝時期,紡織業比較發達,養蠶技術已經相當可觀,豫章等地一年四、五熟,永嘉等地一年八熟。因而,絲、綿、絹、布等成為南朝調稅的主要項目,紡織也成為民間的主要副業。其中尤以荊州和揚州的紡織業為最。劉裕滅后秦后,把關中的織錦戶遷到江南。到了南朝后期,織錦業也發達起來,街上常有富豪人家穿繡裙、著錦履。
- 冶煉業
南朝時的政府都設有專門管理礦冶的官員,建康尚方有東、西二冶(宋、齊時有南冶,后廢),州、郡有礦冶的設冶令。另外還有不少私家冶鋪作坊。當時冶鑄技術已經十分發達,采用水排鼓風冶鑄。除此之外,煉鋼的技術也有很大進步,當時的人還發明了一種雜煉生鐵和熟鐵的灌鋼法,能夠生產出優質的鋼,用來制造寶劍、刀和鐮。
- 制瓷業
三國兩晉時期,瓷器的燒制已經達到成熟階段,到了南北朝時又有新的發展,尤其是通體青釉的青瓷,是當時的代表作品,產地集中在會稽郡(浙江紹興)一帶。青瓷胎質純,硬度高,釉料勻,通體青瑩,造型多樣美觀。
- 造船業
南北朝時期的造船業又有較大的發展,用于運輸和作戰的艦船非常多,往來于東海、南海和內地河道之間,大的船可載重二萬斛。
- 造紙業
在南北朝時期,造紙業有了新的發展——壓光和染色,這是這一時期造紙技術的新成就。當時紙的名目很多,其中用藤皮造的藤角紙是一種質地優良的紙張。造紙業的發達對當時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農奴的悲慘生活。
部曲和佃客是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特殊族群,他們是世家豪族控制的帶有人身依附性質的群體。
部曲的主要任務是作戰,后來南方戰事減少,所以部曲更多的是從事生產。梁張孝秀的“有田數十頃,部曲數百人,率以力田”,就是典型的例證。
佃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政府依官品賜給的,一部分是私自招誘的。南朝對于佃客有特別的規定:一、二品官的佃客不超過四十戶,以下每品遞減五戶,至第九品占五戶。除此之外,官員們還有典計和衣食客等人。這一部分佃客無獨立戶籍,而是登記在官僚地主的戶籍上。這些人不需要給國家納稅,也不需要給國家服勞役,但是要交納50%的地租給官僚地主。
部曲和佃客世代都被世家豪族占有,不經“自贖”或“放遣”是不能獲得自由的,實際上他們就是一群被束縛在土地上的農奴。南朝時的世家豪族都有大批的奴隸,政府也毫無限制。當時奴婢主要來自于破產或者流亡的農民,他們是地主的私產,可以被抵押或買賣。為了防止逃亡,奴隸都被“粽面”。
因為受不了殘酷的壓榨,當時的奴隸殺主人、逃亡和暴動的事很多。在這種情況下,統治者通過“糜喃為客”“發奴為兵”等手段使大量的奴隸轉化為地主的佃客和國家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