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800字優秀議論文
最近由于剛開學,新添了許多課程,相應的作業也自然多了。這個周末,我就窩在圖書館里找生物課所需的資料,費了很多功夫。因而就研究這個“找”的意義,想在此發表一些自己的拙見。
人從一出生,就開始尋找,從找到第一口乳汁到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從找尋一個朋友到找出自己的理想與目標,人生可以說就是一個尋找的過程。我們從找中磨煉自我,從找中得到樂趣,從找中再找出下一個目標,繼續前進。生命就是在這不斷地尋找中得到進步與發展。
如果一旦廢棄,人也就失去了追求,失去了動力,失去了生氣,那么人生的清泉就干涸了,人生的腳步也就停滯了。
正因為我們不停歇地找,生活才變得豐富多彩。但找有各種目的、各種方式,最普遍的就是為找而找。這樣的人一般都會因為某種必要的理由行動。最簡單的就是找東西,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另外,我這次去找資料,也是一種被動的找;將來的考大學,選擇職業,其實也是迫于一種壓力而作出的尋找。很多人對此有很多的不滿,說這樣很被動,從某種意義上也是放棄進取的表現。我卻另有看法。
在這個世界,我們要學要找的東西多如宇宙中的星辰,沒有目的的行動,只會迷失方向,浪費時光。而在此時,強制的壓力就為人選定了方向,指引向前。雖然這缺乏了多樣性,卻多了份專一,知道自己該干什么,知道目的地在哪兒,才能獲得成功。
當然,能不受壓力的限制,主動去找,這自是最高層次的。這樣的找能消除被動時的壓力和煩躁,增添樂趣,有了明確的思想,再加上積極的態度,就能事半功倍。但沒有人生來就能完全掌握自己,總是在摸、爬、滾、打中成長。通向自主的這條路漫長且充滿了外界的
誘惑,而在師長督導下的“被動”往往成為通向自主的捷徑。有的人很快走完了它,自己選擇今后的生活;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就這么匍匐著,永遠只能被牽著走。
說了這么多廢話,回視自己,我屬于哪一類?好像還停留在被動緩進的狀態。不過我有信心,有精力也肯努力,一定能成為人生跑道上的主動進擊者,去尋找更多的寶藏,尋求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