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梁武帝是怎么餓死的

                  餓死于宮中的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公元464年一公元549年),字叔達,小名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人,南北朝時梁的建國者,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詩作:“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在這首詩中,杜牧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南朝佛教的盛行。在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蕭衍就是一個吃齋信佛的皇帝,因此他極力倡導發展佛教,還曾經先后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雞鳴寺)當和尚。這里面所說的舍身,其一是舍資財,即將自己的所有身資服用舍給寺廟;另外一種舍身是指舍自身,即自愿加入寺廟為眾僧服役。

                  梁武帝分別于公元527年、公元529年和公元547年三次舍身。第一次,梁武帝舍身4天,而最后一次最長,是37天。梁武帝每一次舍身,朝廷都需要花重金將其贖回。寺廟因他獲得了可觀的收入。梁武帝在位時,佛教在梁朝盛極一時,建康城內外有500多座寺廟,僧尼達1。萬余人。公元504年,梁武帝親自率領僧俗2萬人在重云殿的重云閣里撰寫了《舍道事佛文》。

                  timg-(8)

                  正是由于梁武帝一心信佛,荒廢了朝政,致使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早年,梁武帝無子,所以便過繼侄兒蕭正德為嗣子并做太子,后來梁武帝生了兒子,取名蕭統,隨后他又把蕭統立為太子,而侄子蕭正德被改封為西豐侯。

                  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后,蕭正德的心里自然不舒服。在這樣的背景下,東魏大將侯景因與朝中權臣高歡不合,于是轉投梁朝,梁武帝封他為河南王。侯景為人陰險奸詐,他來這里不久,就看出了皇族之間的矛盾,于是他利用可乘之機,勾結蕭正德起兵發動政變,還答應蕭正德在事成之后讓其做皇帝。

                  后來,叛軍攻進建康城,困住了宮城,后又引武湖水去漫宮城。梁武帝被困在宮里,一籌莫展,然而一直都沒人去過問他。最后,這個皇帝居然被活活餓死在宮里。《中華野史鏡鑒》中曾記載:“太清三年,即公元549年3月,侯景攻下宮城。蕭衍飲食斷絕,口中苦澀,連呼:'蜜!蜜!’最后餓死于凈居殿,時年86歲。”蕭正德在事成后就被侯景殺死了,最終也沒做成皇帝。

                  北魏孝文帝遷都

                  孝文帝拓跋宏是獻文帝之子,在歷史上,他是一位杰出的君主。3歲時,拓跋宏被立為太子。孝文帝5歲時,年僅18歲的獻文帝就禪位給他。

                  歷史上有名的北魏孝文帝發動的改革發生在北魏統治面臨危機的情況下。當吋,社會上各種矛盾紛紛爆發,階級矛盾尖銳,民族矛盾突出,就連統治者內部也產生了很多矛盾。這一系列的變化使得北魏面臨著統治危機,就在這個時候,孝文帝站了出來。事實上,北魏統一北方,結束了一百多年分裂混戰的局面,對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然而北魏在建立了政權之后,一直都處于不穩定的狀態。當時經濟蕭條,人口大量流失,加上連年發生自然災害,很多人都處于饑餓和死亡的邊界線上。統治階級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便對人民實行殘酷的階級與民族壓迫,因而人民起義不斷爆發。孝文帝在位的前12年,北魏共發生二十多次起義,這迫使北魏統治階級進行改革以擺脫危機。

                  timg-(9)

                  為了便于接受漢族文化,消除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隔閡,贏得地主士大夫及整個漢族的支持,孝文帝決定把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到洛陽。孝文帝公布了自己的旨意之后,便立刻引來了很多人的反對。許多鮮卑貴族都紛紛表示不同意。

                  在這樣的情況下,孝文帝只好先將自己的意愿壓制下來。不久之后,他便召集群臣,宣布調集軍隊,大舉南征。然而這一提議也遭到了以任城王拓跋澄為首的文武百官的反對。此次退朝之后,孝文帝便與拓跋澄密議,對他說了自己的想法,并表明南征是假,率眾人遷都洛陽才是自己的真正意圖。除此之外,孝文帝還誠懇地說出了遷都對北魏統治的重要性。聽完了皇帝的這番話,拓

                  跋澄頓時醒悟過來,開始支持孝文帝的遷都行動。

                  公元493年,孝文帝親率步騎兵30萬人,帶著文武百官前往洛陽。他們渡過黃河,最終進駐洛陽。本來大臣們一直都試圖阻諫皇帝南征,希望孝文帝返回自己的京城。然而孝文帝此時全副戎裝,騎在馬上,下令三軍繼續出征。

                  聽到皇帝的命令,大臣穆泰第一個翻鞍下馬,跪在拓跋宏的馬前,叩頭諫止進軍。孝文帝見狀怒斥道:“聯傾全國之師,揮軍南下,已為天下共知,今若無功而返,豈不被天下人恥笑,我意已決,誰再阻止,定斬無赦。”這時候,支持孝文帝遷都的大臣王肅說:“陛下,出師平城時,并未曉諭天下是為了南下攻齊,今大軍已到洛陽,依臣之見可否告諭天下,陛下此行乃是為了遷都洛陽,然后再徐圖班師平城。”

                  拓跋宏聽完后就換了一個語氣,對惶惶不安的大臣們說:“這次我們興師動眾地南征不可勞而無功,如果不能南征,就只能遷都至此。”這時候,很多大臣們沒辦法,只好答應遷都到洛陽。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0日 23:48
                  下一篇 2020年12月11日 00:00

                  相關推薦

                  • 揚州八怪是哪八怪

                    頗負盛名的“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于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揚州八怪”之說,據...

                    2020年12月24日
                  • 第一輛車

                    世界上第一輛車的發明 奚仲,造車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國的祖先。奚仲是魯國人,故里在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

                    2020年12月26日
                  • 甘露之變始末

                    甘露之變始末 唐文宗時期宦官當權,他一直想找機會重新奪回大權。 唐文宗因病結識鄭注,將其直接提拔為御史大夫。鄭注又推薦了...

                    2020年12月13日
                  • 中華文明的曙光

                    華夏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于1936年在浙江杭縣(現屬余杭縣)被發現,是余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

                    2020年12月25日
                  • 醫學技術發達

                    發達的醫學技術 到了商朝,人們開始積累前人的經驗與知識,使醫學有了一定的發展。在考古發現中,商朝的文字中記載了十六種疾病...

                    2020年12月26日
                  • 秦朝第一次農民起義

                    第一次農民起義 秦始皇為了抵抗匈奴,便下令建造長城,他出兵30萬,征集了民夫幾十萬。同時,為了開發南方,秦始皇又動員了軍...

                    2020年12月26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