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第一帝-劉裕
宋武帝劉裕(公元363年一公元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祖籍彭城縣綏輿里(今江蘇銅山),生于京口(今江蘇鎮江)。
劉裕是劉宋的開國之君,他在位期間曾經兩度北伐,收復了洛陽和長安等地,功勛卓著。他是南朝時期非常出眾的政治家、改革家和軍事家。
劉裕從最初參加起義軍逐步走向政壇,他對內平定戰亂,先后消滅劉毅、盧循、司馬休等分裂割據勢力,統一了分裂百年的南方;對外,致力于北伐,消滅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國。
劉裕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他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抑制豪強兼并,整頓吏治,重用寒門出生的人才,廢除苛法,使得當時的社會現狀大為改善。劉裕對江南經濟的發展和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南朝第一帝”。
南齊的興衰史。
南齊經歷了七位皇帝,歷時24年,這是由蕭道成創建的王朝,都城在建康。疆域北至大巴山脈和淮南,西至四川,西南至云南,南至今越南橫山,東南直抵海濱。
蕭道成出身于低級士族階層,領兵三十多年。劉宋末年,皇室內部出現了相互殘殺的混亂局面,蕭道成以中領軍掌握實權,于公元479年代宋稱帝,國號齊,年號建元,歷史上稱南齊、蕭齊。
蕭道成建立南齊政權之后,注重勸課農桑和學校教育,然而他的改革并未使人民的負擔減輕,很多瀕于破產的農民紛紛淪為豪強大族的隱戶。
南齊時期,中央以寒人(門第低微的人)掌管機要,地方則重用典簽(南朝地方長官之下典掌機要的官),對皇室和方鎮嚴加控制、監視,門閥士族的實權進一步被削弱。
然而到了南齊政權的末年,皇室間的相互殘殺更甚于劉宋末期。蕭鸞死后,繼位的蕭寶卷更是隨意殺戮的暴君,此時南齊政局的混亂達到了極點。
公元501年,宗室雍州刺史蕭衍自襄陽起兵攻占建康后,便殺了明帝后裔,并于次年稱帝,建立梁朝,齊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