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描寫景色的作文
獨自踏在寂寞的街道上,看著兩旁的路燈,它正凝視著我和我小小的影子。我向它道聲晚安,又繼續向前走去,它卻依舊流連地看著我,將我的身影越拉越長。突兀的樹枝搖晃一下身軀,不甘寂寞地撒落下幾片枯葉,葉子便瀟灑地在施轉中跳起了華爾茲。
緩緩抬起頭,在深邃的天幕中尋找屬于我的那顆星,它卻躲到偏僻的角落里一閃一閃地掉下一顆顆碎金般的眼淚,那是誰的淚呢?一顆流星跌向遠方,又一個心愿失落了。
寒意漸起,衣袖飄蕩,猛然發現自己已漸漸融化在這片清冷中。江南的秋夜,“其色慘淡,其容清明”,沒有躁動,沒有嘈雜。這兒的草木也似乎凋零得嫵媚多情,充滿韻味廠一片接著一片。
這讓我想起北方草木的凋零,雖能讓你看飽、嘗透,卻好像吞下一顆人參果,回味不已;就好像奢華有余而典雅不足。而江南的一草一木的溫情,這種“藕斷絲連”的情愫,恰為秋夜平添了一份溫馨,成為夜歸的人們最可愛的伴侶。
此時,空氣特別澄清,但并不凜冽,透出潤潤的氣息。今夜,雖然有一點點清涼,但如此的秋夜才是我所追逐和欣賞的。
回到自己的小屋,心念一動,沒有開燈,拉開那紫羅蘭的窗簾,啊,我擁有一室星光!我竟從未覺察到這些可愛的小天使一直在調皮地看著我。喜歡這扇窗,這閣樓中為我帶來光明的眼睛。曾經依偎著這片紫羅蘭傾聽江南如竊竊私語般綿綿地灑在窗棱上的雨絲;曾透過薄薄的晨霧在秋天的早晨,貪婪地欣賞著落花鋪滿的小徑。
窗外,一幢幢大樓里透岀一點點橙紅的燈光。也許莘莘學子正在其撫慰下攀登知識的高峰;也許勤勞的人們正伏在燈下為工作傾注心血;也許作家正在燈下思索著生活,描繪著生活。
江南之秋,其表面似乎是平淡的,仿佛時間在此也放慢了腳步,而我知道它的心中涌動著一股力量,一股誓與時間賽跑的激情。積極地投入一年中最好的GoldenDays,為理想而忙碌,為"把生命活上一百次”而緊緊地握住時間的“咽喉”,這樣的人生才真有趣味!
曾經也很渴望能租上一椽破屋,看那“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那“青天下馴鴿的飛聲”,能夠“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
那個時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任思維被抽成絲,到處飄游。可是,因為現在的我既沒錢也沒時間去追尋那份奢侈的“放縱”;因為現在的我更喜歡這樣一句話:秋,是思索。
江南的秋夜正是思維異常活躍的時光,它的清晰容不得我的頭腦有片刻“聆聽”與“細數”的閑情。此刻的天空高得古怪,像一片海。那偶爾飄動的云絮是微微泛起的浪花,星輝點點是海上的波光粼粼。精神的絲縷此刻已作好了航行的準備,去重新感悟已逝的時光。
風的氣息帶我回到那個放飛的日子,抽出一絲絲細線,小心翼翼地松開手。“曾憐惜你身子的單薄,又驚嘆你骨子里的野性。弱不禁風,仍愛招惹!仰望你翩翩掠影,風勁、風硬、風烈、風險,真是風情萬種。”“牽著,攥著你纖細的臂膀與狂風對抗。”這不正體現了江南之秋的性格:骨子里是一股對抗精神。
對抗誰呢?自己?命運?無論是什么,相信每一份付出都會在浩渺的天幕中劃出一道屬于自己的弧線。維系,是的,江南之秋也像那風箏一樣,一頭便是一份感情的維系,那就是“家”。每天清晨,我們從家里出發踏上征程,當夜幕降臨時,便滿載著收獲回家。家是我們快樂的起點,也是快樂的終點,每天往返于快樂之間,于是辛苦便也不辛苦了。
江南之秋的美,不再只是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而更多的是在此清淡季節被襯托出的越發明顯的南國人的忙碌,辛勤,奮斗。
江南之秋的內涵正包容在南國人的每一滴汗水里;回響在每一聲緊促的腳步聲里;閃躍在每一次靜夜獨語的思索里。
有了這份永恒的魅力,即使夾在蘇州杭州或廈門廣州的市民之間,抑或從石庫門三層閣那布滿天線的一角天空中,也能品嘗到秋韻的獨特。張愛玲說,這是一份緊緊的朱紅的快樂。
江南的秋夜,那天空中綴滿的不再是誰的眼淚,而是一顆顆天堂中的金幣,預備給所有善良奮進的人們以幸福。
江南的秋夜,有一首詩能為你“擊筑和唱”:
“當山岳在星輝下沉默的時候/當原野在月華下沉睡的時候/當風雪下的樹林感到疲憊不再生的時候/你奔流著/停頓,你就會痛苦/停頓,你就會寂寞!”
如果可以,我愿將生命的三分之一折去,多擁有幾個這樣的江南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