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覆亡:
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史稱“永嘉之亂”。
東漢以來,西、北邊疆的少數民族開始陸續向內地遷徙。魏晉時,渤西、北各少數民族內遷的活動更加頻繁,而且種族很多,主要有匈奴、嵩羯、氐、羌以及鮮卑五個民族,歷史上稱作“五胡”。少數民族遷居
后,和漢人雜居,過著安定的農耕生活。魏晉統治者強迫各族人民繳納各種苛捐雜稅。殘酷的壓迫使得各少數民族不斷地起來反抗。
晉朝建立政權不久就爆發了“八王之亂”,加上連年的天災,胡人發現入侵的時機已到。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自稱漢王,隨后收復了并州的部分地區。
公元3。6年,晉惠帝死,懷帝司馬熾繼位,改元永嘉。劉淵派大將石勒等人繼續南侵,屢次擊敗晉國的軍隊,勢力日益強大。永嘉二年,劉淵正式稱帝。永嘉四年劉淵死,子劉聰繼位。次年,劉聰派遣石勒、王彌、劉曜等人率軍攻晉,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殲滅十萬晉軍,又殺了太尉王衍及諸王公。此后凱旋入京,進入洛陽后俘獲了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余人。
“王與馬,共天下”:
“永嘉之亂”以后,王氏士族建議司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這樣,北方的夷族便威脅不到司馬家族的統治。公元313年,歷史上發生了有名的“永嘉南渡”,整個中原地區的北方名門望族以及政府官員都被帶到了南京。這次一共有九十多萬人遷徙,其中王氏士族是最重要的一支。
司馬睿剛到建康時,江南的一些大士族地主嫌他地位低,所以都不愛答理他。后來司馬睿聽從王導的建議,得到了江南大族們的擁護,他也因此在建康站穩了腳跟。
后來,北方發生了大亂,北方的士族地主們都紛紛逃到江南來避難。這時王導又勸司馬睿說:“我們要趁現在將北方士族中有名望的都吸收到王府里來。”這一次,司馬睿仍舊聽從了王導的意見。就這樣,他前前后后吸收了106個人,他們都在王府里做官。
在王導的指引下,司馬睿不但拉攏了江南的士族,還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大大地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他在心里十分感激王導,對王導說:“你真是我的蕭何啊!”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晉朝,他就是晉元帝。在歷史上,人們為了將司馬睿建立的晉朝與之前司馬炎建立的晉朝(西晉)相區別,就稱其為東晉。晉元帝登基的那天,王導和文武官員都進宮來朝見。晉元帝見到王導之后,立刻從御座上站了起來,把王導拉住,要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的朝拜。
后來,晉元帝封王導為尚書,掌管朝內的大權;讓王敦總管軍事。此外,在王家的眾多子弟中,還有很多人都擔任了重要的官職。當時,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叫做“王與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
司馬氏共同掌握了東晉的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