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以清明上河圖為主題寫作文
那天,美術老師帶來了《清明上河圖》的仿作,畫面上壯觀的朱漆虹橋,繁華熱鬧的開封盛景,讓我深深陶醉了C宋詞的婉約豪放,唐宋八大家的優美篇章,都為這個時代注入了揮抹不去的書香,怎不叫人悠然神往?
于是乎,我穿越時空走進了11世紀的北宋。《清明上河圖》的橋頭上,就多了一位駐足遠眺的少年……
我背上行囊,到處游山玩水,結交了不少朋友。那天我到洛陽已是三更過后,卻發現一家窗戶依然亮著燈。有人正在窗前秉燭夜讀。原來他正在編一本叫《資治通鑒》的書。就在那天晚上,我和司馬光認識了。我把隨身攜帶的一些私家史書送給了他,我認為這些雜史沒什么用,可他卻如獲至寶。
他修改過的書稿堆滿了兩大屋子,我翻了大半天也找不到一個潦草的字,足見他的認真和嚴謹。臨走時我想再買些史書相贈,卻沒料到方圓幾十里的書鋪老板都說,他們的史書被一個叫司馬光的人全部收購光了。唉,這位仁兄真讓人佩服!
不過和我交情最深的還數東坡兄。那天我在一片竹林里散步,看見一個叫“綠筠軒”的小屋造得很別致,就信步走了進去,只見墻上題著一首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落款“蘇東坡”。詩寫得清麗脫俗,連字也拙中藏巧。后來通過小屋主人的引見,我認識了東坡兄。
我說我也很喜歡竹,喜歡它的“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云處總虛心”,東坡兄像見到知音一般高興。在他家逗留的一個月里,我充分感受到了他的才華橫溢,我覺得他年紀雖輕但氣宇不凡,日后必定大有作為。
聽說滕子京剛刻完了《岳陽樓記》,我便馬不停蹄趕到了岳陽樓。登高望遠,耳畔洞庭湖水波濤拍岸,看眼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豪邁辭章,心中豪情頓生。多想去拜訪一次我一直都深深敬佩的范仲淹先生啊!不計個人得失,胸懷國家人民,這才是真英雄大心胸啊!……
楊柳發芽的春天,我來到杭州西湖之畔,不巧遇上了大雨,我二話沒說跳進了停泊在岸邊的一艘小船避雨,想不到在船艙里竟然遇到了久別的東坡兄。“他鄉遇故知”,我們的激動可想而知。當大雨停歇,太陽露面,西湖綠水泛起點點金光,宛如沐浴后的仙女披上金衣。只聽東坡兄吟道:“水光澈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笑著說:“不錯,西湖無論怎么打扮,永遠都是迷人的。"東坡兄續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好詩!東坡兄,小弟佩服!”我邊說邊搖槳向湖心亭劃去……
這就是我設想的在北宋的生活。這個時代飄滿了書香讓我心馳神往。在這樣一個愛做白日夢的年紀里,偶然異想天開,真是很有情趣呢!我想說,如果我有足夠的銀子支付旅途上的開銷,有足夠的運氣遇上這些文人朋友,我一定最想生活在那飄滿書香的北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