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敘事類作文要做到新穎別致,就要敢于創新,見他人之所不能見,道他人之所不能道。
你喜歡讀怎樣的敘事文章?那自然是新穎別致、生動活潑、耐人尋味的作品啰。將心比心,你也應該寫出別人愛讀的文章來,那標準大致就是以上三點。(敘事作文的基本要求眾所周知,所以這里就不多談了。)
敘事要做到新穎別致,就要敢于創新,見他人之所不能見,道他人之所不能道。
面對一個題目或一個范圍,在審清基本要求之后,便要調動腦中的信息庫,選擇恰當的材料,確定文章的立意,構思表達的方法。對此,應做到“三思”而行。一思選材是否獨到,避免“大眾化”;二思立意是否高遠、避免一般化;三思寫法是否新穎,避免模式化。
課堂作文雖以寫實為主,強調寫真見聞、真情感,但并不排斥記敘文的文學性和創造性,并不排斥在“真”的基礎上的藝術性處理,它所反對的是胡編亂造和虛情假意。
格致中學王晶晶同學的文章《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聶晶》,在這方面就較為成功。如何表現中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他們的感受、領悟?小作者選取了自己的體驗為材料,發揮了充分的想象能力,采用了類似童話的形式,以對話為主描述為輔,在對照中敘事,表現了中學生的苦惱和堅韌,新穎而感人。
李瑩同學的《桂花飄香》,選取了“送桂花”這一材料,通過桂花一路飄香一路展現人們的思想風采,表現出了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側面,抒發了“我愛上海”的情感。文章以小見大,真切自然、富有創意。敘事要做到生動活潑,就要講究藝術性,講究結構的巧妙,描寫
的具體傳神和文字的精當有趣。事件的發展要曲折有致,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場景、人物的描繪要栩栩如生,使人如臨其境;語言文字個性化生活化,或具有感染力或具有啟發性,耐人尋味。
市西中學曹雨同學的文章《看老師跳舞》,要表現師生情誼的主題,表達對老師的敬愛之情,卻先寫自己“看到老師就發怵”,然后再集中描述老師跳舞的情景和自己的感悟,最后他去看望小學老師,卻被小學生誤認為老師。文章欲揚先抑,曲折生動,結尾含蓄有味,這是其成功之處。
又如華東師大一附中陳接的《妒忌》能夠設置懸念,逐步推進,結尾顯示“謎底”,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頗有微型小說的味道o兩篇文章對于人物的心理、神態、行動的描寫,那較為生動傳神,具體形象地顯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推進著情節的發展和主題的表現。
在語言文字的生動性上,進才中學周鳳佳的《娶親記》和延安中學徐伊人的《過年啊過年》,很有特色。前者不僅取材、構思新穎(把買電腦喻為娶親),而且語言活潑、極富個性。買電腦叫“成家立業”,換電腦叫“另娶新歡”,挑電腦叫“情人眼里出西施”,看上了叫“一見鐘情”,父親定奪叫做“包辦婚姻”等等,切題而風趣。
后者一上來就跟過年唱反調,接著大力鋪陳過年的煩惱,語言率直生動、個性鮮明,富于生活氣息和諷刺意味。這組文章中的佳作,或語言樸實自然,或文句凝煉含蓄,或字里行間熱情洋溢……都較為貼切生動,有較強的感染力。
敘事要做到耐人尋味,首先得有真情實感,有較高的立意,能夠把準時代、生活的脈搏,反映社會的真實、青少年的真實、個人的真實,具有現實的意義。
當然,好的文章并不局限于反映重大主題,只要能表現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就可以;也不只限于頌揚真、善、美,也可以揭露假、丑、惡,只要對社會有益即可。(當然,青少年還是應多看光明面)其中的關鍵是要善于“以小見大”。
要注意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善于分析提煉,從人們常見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從人們不以為然的小事中發現大問題,從極其平淡的話語和極其自然的行動中感受深厚廣大的情感和胸襟,從而確立主題。這里當然也包括要有
新穎的構思、精巧的結構、恰當的議論抒情、凝煉生動的語言文字,還要注意含蓄或啟示。《桂花飄香》、《老屋》、《娶親記》、《生日》、《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晶晶》等文章都較好地做到了這一點,讀者可以認真地讀一讀,加以品味。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爭奇斗巧呢?不一定。這要具體題目具體分析。按常規的順序、結構敘事,也可以寫出好文章來的,關鍵還是在“真”、“實”、“活氣“
要寫好敘事文章,還有其他許多條件,例如觀察體驗生活,閱讀名家名作,練好寫作基本功,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等等。希望青少年讀者能夠全面提高素質,增強能力,從而寫好敘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