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希特勒之前,歐洲就發生過大規模的“屠猶”事件。
誤讀:
對猶太人大屠殺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行的種族清洗政策,是納粹犯下的最駭人聽聞的暴行之一。德國在這種族清洗活動中屠殺了近400萬(一說600萬)猶太人。對猶太人大屠殺在英語和德語的名稱為“Holocaust”,此字是來自希臘語,意思是用火犧牲。猶太人則稱其為“Shoah”,來自希伯來語,帶“浩劫”的意思。
或許是納粹德國的“屠猶”運動太殘酷,影響太深遠,再加上西方某些國家近年來不斷以“人權”來說事,給自己披上了“平等博愛”的外衣,許多人,尤其東方人,都誤以為“屠猶”始于希特勒。實際上,這是對歷史的誤讀。其實,早在希特勒之前,歐洲就發生過大規模的“屠猶”事件。
正解:
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著一種排猶的情緒,猶太人被說成是出賣耶穌的人、投機商人、不潔的人。猶太人是分布于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游牧民族,原為古代閃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國及猶太王國,后為羅馬帝國所滅。由于不甘被奴役,數十萬人民慘遭殺害,其余人口則被迫離開家園,四處遷徙,散居世界各地。
在中世紀的西歐,土地被人們視為最珍貴的財富,商業則是人們鄙視的行業。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和土地,到處遷徙,只能靠經商維持生計。他們遷到西歐后,遭到當地封建主的歧視。
在歐洲,尤以德國的反猶情緒最為嚴重。德意志民族和猶太民族都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猶太人自稱“上帝的選民”,而德國人則領導了歐洲長達數世紀。德意志國王建立的“神圣羅馬帝國”的歷代皇帝成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
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穌、反猶的大環境下,德國統治者認為自己肩負著領導歐洲各君主國反對猶太教的任務。這種宗教感情的社會化,又逐漸衍化成一種普遍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從中世紀到近代,一直在德國惡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紀,德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巨大的發展階段,但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同那些經商致富的新興的猶太人資本家產生了利益沖突,厄運再次降臨到猶太人的頭上。現實利益的沖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異,迫使大批猶太人被趕往東歐及美洲各國。
19世紀中葉,德國的反猶開始有了明確的政治目的。德國的政客們發現,面對當時的經濟衰退,把猶太人定為罪魁禍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對政權的聲浪。當時在德國內部,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緒在現實利益沖突的激化下,使人們本來已有的反猶情緒更加激烈,從而加劇了對猶太人的仇視。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成為戰敗國。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中,德國受到嚴重打擊,國力漸衰。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
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就成為必然。
猶太人善于經商,從事金融業,當時德國很多大公司、工廠甚至鐵路都是猶太人經營或者擁有的,因而生活比較富裕。如19世紀的猶太人羅思柴爾德家族對歐洲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倫敦的羅思柴爾德在英國廢除奴隸制后,拿出2000萬英鎊補償奴隸主的損失。維也納的羅思柴爾德幫助奧地利建造鐵路。
在法國他們控制了北方鐵路。納粹據此宣稱:猶太人愛財如命,他們牟利的“天性”腐蝕了日耳曼民族勇敢、誠實的美德,正是由于猶太人的霸占,德國工業沒有得到復興與發展。于是,納粹鼓勵德國人占有猶太人的財產。
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打著當時在德國流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塊招牌,宣揚德意志民族是優秀民族,把猶太民族視為劣等民族。為了蠱惑人心,
欺騙德國廣大民眾,希特勒對這種種族歧視理論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周密的包裝。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會邏輯,斷章取義地摘取前人論述人口問題中的某些詞句,拼湊成一個種族優劣的理論,為把猶太人打入劣等人種制造理論依據。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國人民心中的反猶意識和宗教情結,大肆鼓吹“猶太瘟疫”的謬論。
希特勒將此理論蓄意“嫁接”后,它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了。希特勒利用歷史上宗教的因素,為其滅絕猶太人創設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使這一理論更加具有煽動性。納粹黨還利用當時德國群眾痛恨《凡爾賽和約》的心理,煽動復仇主義情緒,并把這種情緒轉移到猶太人身上。正因為如此,希特勒一上臺,便順利推行了一整套瘋狂的反猶滅猶政策,造成人類歷史上一個民族屠殺另一個民族的罕見浩劫。
希特勒反猶滅猶政策一出臺就遭到了全世界熱愛和平人士的反對。猶太人自己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抗斗爭,但仍有大量的猶太人被關進了納粹集中營。1941年6月,德軍入侵蘇聯后,他們最早在侵占的蘇聯領土上開始滅絕猶太種族的行動。從1941年夏至1943年2月,有360多萬猶太人被殺。1942年,納粹官員在柏林附近的萬湖開會,確定把能抓到的1100萬歐洲猶太人全部消滅。
滅絕行動主要在波蘭的盧布林、奧斯威辛等集中營進行。納粹把歐洲占領區的猶太人一批批運到這個死亡集中營,送到偽裝成浴室的毒氣室殺死,然后焚尸滅跡。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據納粹德國負責屠殺猶太人的主要官員艾希曼估計,被殺的猶太人有600萬。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起訴書上的數字是570萬。在戰爭結束時,波蘭的325萬猶太人只剩下12萬,被流放和屠殺的著名學者、藝術家和文化人士不計其數。
納粹不但通過屠殺猶太人迅速地占有了大量財富,希特勒自己就掠奪了猶太人的印刷廠和企業而成為富豪,也為國家軍事化準備了物質條件。另一方面,納粹不僅缺錢,還缺勞動力,希特勒怕在德國這樣傳統觀念濃厚的國家發動女工進入工廠會導致廣泛的反戰情緒,因此,始終不敢大量發動婦女,令德國的戰時勞動力極其缺乏。顯然,猶太人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捷徑,因此,像奧斯威辛這樣的集中營,首先并不是一個殺人工廠,而是一個奴隸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