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人不是匈奴后代。
誤讀:
19世紀前,匈牙利史學界普遍認為自己的民族與匈奴人是親戚。19世紀上半葉,著名的匈牙利學者克勒什?喬莫?山多爾前往中亞和中國尋根。許多人據此認為,匈牙利人乃是匈奴人的后代。
其實,這是對歷史的誤讀。根據現代科學研究,匈牙利人并不是匈奴人的后裔。那么,歷史上盛極一時的匈奴人去了哪兒呢?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歷史問題。
正解:
匈奴族的興起,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當時,有一個叫冒頓的匈奴貴族當上了部落首領,自稱為“單于”。冒頓單于雄心勃勃,決心開辟更廣闊的天地。在他統治的三四十年間,匈奴族力量空前強大,東邊從大興安嶺、遼河上游,西邊至大月氏國、祁連山南北,盡歸匈奴;南邊的地域擴展到了黃河一帶,與西漢北邊郡縣相連接。實際上,整個亞洲的東部沙漠草原,遍布匈奴族人的足跡。
匈奴在這個遼闊的地區實行一分為三的統治辦法。中部由單于直接統治,東西兩部設左、右賢王管轄。單于駐扎的中部地區稱為龍廷,是匈奴的政治中心。這個巨大的軍事行政聯合體,擁有騎兵30萬,時時垂涎著富饒的中原大地。冒頓單于直言不諱地對漢文帝說:“今大漠盡歸我天下,足可與漢分庭抗禮。”
面對匈奴咄咄逼人的南下態勢,開朝不久,實力不強的西漢王朝無力抗衡。因此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初年,西漢大多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一個又一個宮廷淑女遠嫁大漠。雙方還在邊界地帶互扁貿易,中原地區的絲帛、鐵器、鹽、茶等大批物資運往草原,而匈奴人則將馬匹、牛、羊賣給漢人。
到了漢武帝中期,西漢國力強盛起來。頗有戰略眼光的漢武帝決意打敗匈奴。在三次大規模戰役中,涌現出大將軍衛青、霍去病,飛將軍李廣等著名的軍事家。結果,匈奴大敗,匈奴政權衰落下去。
公元前54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北匈奴在漢朝軍隊的攻擊下崩潰了,逃向更北部。南匈奴得到了幾乎全部的草原,并與漢朝建立起長達40多年的和睦關系。“王昭君出塞”的著名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匈奴呼韓邪單于多次到長安朝見漢朝皇帝。
東漢初期,南匈奴內部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匈奴和東漢關系融洽,東漢朝廷將陰山及長城內外、隴東等地劃由東匈奴統治。從此,匈奴人不斷內遷。與漢人雜居,匈、漢融合逐漸加強。
西匈奴則對東漢王朝采取敵對態度,東漢軍隊擊敗西匈奴,迫使其逃向西域。東漢和東匈奴聯合,在西域地區連續打擊西匈奴。公元91年,西匈奴政權終于滅亡。西匈奴的部族,一部分歸附東漢,一部分后來和鮮卑族融合,還有一部分則在西匈奴單于率領下逐漸向遠西遷移,進入歐洲。
以后,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內遷的匈奴人還乘亂建立過一些政權。如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國”,還有北涼國、夏國等。不過,這些割據政權已是強弩之末,沒有多大力量了。
從公元前3世紀冒頓單于建立匈奴政權算起,到西匈奴滅亡,匈奴在大漠南北大約活躍了300多年。在這個時期內,匈奴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草原文化,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匈奴人的豪放性格對漢民族的文化也有影響。
匈、漢民族最終融合了。斗轉星移,滄海桑田,1000多年過去了。直到今天,中華民族的脈搏里,仍然跳躍著匈奴族這一古老民族的血液。
那么,西遷的匈奴去了哪呢?很多人都以為,西遷的匈奴后來演變成了匈牙利。匈奴的英文名是“hun”,即破壞者和野蠻人之意,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人對匈奴的恐怖記憶。公元1世紀,逐漸衰落的西匈奴,逐漸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歐洲腹地,不僅找回了昔日的榮耀,還引發了歐洲社會的大變動,從而改變了歐洲歷史。
與其說匈奴是西遷,還不如說西逃貼切一些。在公元91年西單于戰敗后,率殘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沒于天山南北,實施掠奪。公元119年,西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魯番一帶),班勇于公元124年、公元126年兩次擊敗西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
班勇離職后,西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斐岑于公元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擊敗西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西匈奴又向西撤退,拉開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此后,西匈奴經錫爾河流域頓河流域、一直來到歐洲的多瑙河地區。原本居住在多瑙河地區的哥特人經羅馬帝國皇帝的批準,得以渡過多瑙河,進入到羅馬帝國避難。此后,由于羅馬帝國對哥特人殘酷的壓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
公元378年,羅馬帝國皇帝瓦連斯親征哥特人,結果被哥特人殺死,帝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此時的匈奴,由于占據了南俄羅斯大草原,暫時穩定了下來。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而此時的匈奴正處于烏爾丁大單于的統治。烏爾丁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對東羅馬帝國色雷斯省總督說過,凡是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
公元400年,匈奴在烏爾丁大單于領導下,又開始向西大規模入侵,一舉奪得了整個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這一事件的連鎖反應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羅馬腹地進軍。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西羅馬帝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烏爾丁大單于的宏圖大志還未實現就一命嗚呼了。公元408年,烏爾丁率軍騷擾東羅馬帝國,在搶得大量財物準備撤退時,遭羅馬人的襲擊,烏爾丁大單于就這樣戰死在沙場。
在疆土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以匈牙利平原為統治中心的匈奴帝國,在奧克塔爾大單于時已基本建立起來,單于王庭穩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附近。這個軍事帝國成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最嚴重的威脅。烏爾丁大單于死后,匈奴帝國沉寂了一段時間,而在奧克塔爾大單于率領下,匈奴帝國又開始興盛起來,奧克塔爾死后,他的兄弟盧加繼承了王位。
盧加大單于在公元422年和公元426年兩次蹂蹣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和馬其頓,逼迫東羅馬帝國皇帝向匈奴帝國年貢350磅黃金,此后,東羅馬帝國又被迫在邊境向匈奴帝國開放互市,來確保邊境的安寧。匈奴人的榮耀終于在西方找了回來。
公元5世紀中期,阿提拉大單于把匈奴帝國推向了頂峰,完成了對東、北、南的征服后。公元453年,阿提拉大單于又娶了一名少女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卻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大單于之位,打起了內戰,匈奴帝國在瞬間瓦解崩潰了。匈奴帝國的內戰,給了被奴役民族以機會,公元454年,東哥特、吉皮底人組成聯軍,在匈牙利打敗了匈奴,從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到南俄羅斯草原。
在公元461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妄圖重建匈奴帝國,發動了對多瑙河流域的東哥特人戰爭,遭到失敗。公元468年,他又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結果自己戰死沙場,從此匈奴人逐漸沉寂了下去,直至被歷史徹底遺忘。
匈奴帝國崩潰不久,深受匈奴摧殘西遷影響的西羅馬帝國也徹底走向了絕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傭軍攻占了羅馬城,六歲的末代皇帝羅慕洛被俘虜,西羅馬帝國自此滅亡,標志著歐洲封建時代的開始。
或許匈奴人對歐洲歷史的影響太大,匈牙利人在奧匈帝國成立前一直以匈奴后裔自居。但奧匈帝國建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由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支持的“芬蘭一烏格爾”歷史學派的觀點被官方采納。
這一歷史學派依據語言學研究成果認定匈牙利語屬芬蘭一烏格爾語系,由此確定匈牙利人的祖先同芬蘭一烏格爾民族較親近,與匈奴人沒有關系。現在,由匈牙利科學院支持的官方歷史結論也認為,匈牙利人的祖先最早來自歐亞大陸交界地帶烏拉爾山麓附近的一支游牧民族,他們不是匈奴人,也不是匈奴人的親戚。
那么,匈奴人去了哪兒呢?除了一部分融入了漢族之外,其他分支很可能融入了歐亞大陸的其他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