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明朝都城遷都的原因

                  明成祖遷都的原因是十分復雜,并不能簡單地以“龍脈”加以解釋。

                  誤讀:

                  關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的原因,歷來都認為是朱棣擔心建文帝卷土重來,推翻他的統治。所以他才決定遷都北京,企圖讓江山萬年永固。實際上,這是對歷史的誤讀。明成祖遷都的原因是十分復雜,并不能簡單地以“龍脈”加以解釋。

                  正解:

                  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公元1424年),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從小就天資聰慧,智力過人。有一次,明太祖想表現一下自己的“文采”,叫來長孫朱允墳對對子。明太祖出的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蚊想了半天,道出下聯“雨打羊毛一片膻”。

                  2020120615413771

                  明太祖聽了不太高興,這時,站在旁邊的朱棣脫口對道:“日照龍鱗萬點金。”

                  朱元璋一聽,大為贊賞,連聲夸獎朱棣對得好,有皇族子弟的氣魄。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年僅11歲的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北平(今北京)。朱元璋的幾個兒子中,就數朱棣最有才學,最有志向,也最精明能干。看相的人早說過,朱棣長得一副闊臉膛、美胡須,身材魁偉,儀表堂堂,生就一個“天子”模樣,皇帝寶座非他莫屬。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突然“駕崩”了。按皇位繼承的習慣,第一繼承人是大兒子朱標,但朱標早已死去,這樣,長孫朱允炕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帝,這就是建文帝。

                  眼睜睜地看著侄子坐了皇位,朱棣心里很不是滋味。而剛上臺的建文帝也想干掉日益強大起來的燕王朱棣。他到處收羅同伙,積蓄力量。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建文帝密謀逮捕燕王的消息被朱棣得到,朱棣乘機以“清君側”(清除君王周圍的奸臣)的名義發兵南下,攻打朝廷的軍隊。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靖難之役”(靖難就是平定內亂的意思)。

                  久經沙場的燕王朱棣,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三年時間,燕王軍隊就打進了應天府。燕王看見皇宮大火熊熊,急忙派兵滅火,可已經燒死了許多人。燕王到處尋找建文帝,但找遍了皇宮每個角落,也沒找到皇帝。建文帝下落不明,是死是活,一時難以斷定。

                  此時,朱棣已顧不上許多了,他急欲當皇帝,于是明令宣旨:建文帝不幸遇難。1403年,朱棣當上了明朝皇帝,改年號“永樂”,稱為明成祖。

                  皇帝是當上了,但明成祖心里總是不踏實。萬一建文帝還活著,自己當皇帝就名不正、言不順。每每想起這事他就犯愁,常常是夜不能寐,噩夢一個接著一個。他想來想去,決定把都城遷往北平。第二天,他召集大臣開會,商議遷都事宜。大臣們自然是順著他的心思,紛紛稱頌皇上高見。于是,明成祖傳旨:營建他昔日駐守的北平,并改北平為北京。

                  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明成祖下令從河南、安徽、山東、陜西、江蘇等地調集民工,從山西、江西、浙江采伐木材,從北京周圍地區選派兵士燒制磚瓦,并將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調往北京,營造浩大的北京宮殿及城墻等工程。

                  明成祖建造北京皇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的擴建。皇城內除了保留元代已有建筑外,新建了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現稱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主建筑以及為數眾多的大小宮殿樓臺。同時,圍繞皇城又開挖南海,堆砌景山,形成了南、中、北三海。皇宮的城墻也從天安門向南擴展到前門。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明成祖搬到北京居住。三年以后,北京皇城完工,明朝廷正式將都城遷往北京。至此,北京又一次成為一朝之都。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明世宗又在皇城增筑外城墻,形成外有北京城墻,內筑皇宮城墻的雙層城郭,面積達62平方公里,大大超過元代大都城的范圍。

                  明成祖遷都北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事實上,托夢遷都的傳聞并不可信,真正導致明成祖決心遷都的原因在于:第一,明朝初期,元朝貴族的殘余勢力仍然十分猖狂,他們窺視舊日的大都,隨時都有南侵的可能。為了粉碎舊貴族的陰謀,保住大明江山,明成祖決意穿越沙漠北上,徹底消滅顛覆勢力,移都北京,正是為了顯示他的決心和勇氣。這一點,明成祖后來多次親率大軍圍剿蒙古貴族的殘余勢力,便是佐證。

                  2020120615415631

                  第二,北京原是燕王的根據地,燕王做了皇帝以后,怎能忘卻北京的“風水寶地”呢?再說,明成祖的確相信北京是“龍興之地”,而應天則有茍安一隅、不易久留之嫌。至于是否有害怕建文帝卷土重來的心理因素,那就不得而知了。

                  明成祖遷都北京,給今天的北京城留下了三項宏大的建筑:故宮、明陵和長城。

                  (2)
                  上一篇 2020年12月6日 23:36
                  下一篇 2020年12月6日 23:51

                  相關推薦

                  • 武漢是三個鎮組成的嗎

                    湖北省的武昌、漢陽、漢口位于漢水和長江匯合的地方,被稱為武漢三鎮。 誤讀: 湖北省的武昌、漢陽、漢口位于漢水和長江匯合的...

                    2020年12月6日
                  •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選官制度有

                    科舉制度不是古代中國的唯一選官制度。 誤解: 古代中國的選官制度是人們最容易誤讀的歷史常識之一。提起古代中國的選官制度,...

                    2020年12月7日
                  • 明朝朱棣

                    朱棣篡位奪權 朱棣(公元1360年一公元1424年)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鰹郷元璋的四子,原廟號“太宗”,后由明世宗...

                    2020年12月20日
                  • 隋朝開通京杭大運河

                    開通“京杭大運河”非隋一朝之功。 誤讀: 提起隋煬帝楊廣,人們很自然會想到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由于隋煬帝本人和他開鑿的運河...

                    2020年12月6日
                  • 西班牙參加二戰了嗎

                    西班牙在“二戰”保持中立。 誤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空前嚴酷慘烈的戰爭中,歐洲大地受盡了戰火的蹂蹣,甚至比利時、盧森...

                    2020年12月8日
                  • 歷史水滸傳是真的嗎

                    《水滸傳》不能當成歷史。 誤讀: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

                    2020年12月6日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