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建立并非始于夏啟,真正的締造者應該是夏禹。
誤讀:
中小學的歷史教科書提到夏朝建立的情況時都說,夏禹將首領的位子傳給了伯益。夏禹的兒子啟發動政變,殺了伯益,奪取了首領之位,隨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由于中小學教科書的特點,只能簡單地介紹一些歷史事實,無法說清楚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
很多人據這段很短的記載認為,夏啟殺伯益純粹是個人行為,與其父夏禹無關。其實,這是對歷史的誤讀。夏啟殺伯益不但與夏禹有關,而且可以說是夏禹暗中安排的。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建立也并非始于夏啟,真正的締造者應該是夏禹。
正解:
相傳在四五千年前,我國正處于原始社會末期的時候,發生了一次特大的水災。當時到處是一片白茫茫的洪水,老百姓只得跑到被水包圍著的山岡或丘陵上去避難。
一開始,部落聯盟的首領堯曾派禹的父親鰥去治水,他用“埋”、“障”的方法,即用泥土填塞洪水。這樣反而使水愈漲愈高,最后治了九年失敗了。到了舜當部落聯盟的首領時,又選擇了鰥的兒子禹,讓他繼續去治理洪水,還派了契(商族的祖先)、后稷(周族的祖先)、皋陶等人去協助他。
禹很聰明能干,辦事勤勤懇懇,非常認真,他與后稷等人動員了各部落的人民都來參加治水的斗爭。禹總結了他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并經過到各地進行實地調查和測量以后,采取了修堤堵水與疏通河道相結合的辦法,使大水能暢通無阻地流向大海。
禹一心用在消除水害這件事情上。他在外治水的13年當中,幾次從家門口過,都沒有進去看一看。妻子生了兒子,他也顧不得看上一眼。禹還建議節省各種經費,用在變水害為水利的工程上。在與洪水斗爭的日日夜夜里,有人說他風里來,雨里去,臉變得又黑又瘦;也有人說他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可見他一天到晚是多么不畏勞苦。
經過禹和各部落人民的共同努力,終于使江河暢通,水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排。茫茫的洪水退下去了,各部落人民與洪水的搏斗終于勝利了!
禹又組織人們去發展生產。他叫益把稻種發給住在低濕地區的人們,讓他們種水稻。又讓會種莊稼的后稷把不同品種的糧食發給大家,既解決了吃飯問題,又解決了種子。禹還帶著生產工具,參加農田水利建設。由于他采取這一系列措施,使當時的生產有很大發展。
相傳,禹把全國分為九州。所謂“九州”有冀州(今河北、山西、遼寧)、兗州(今河北、河南、山東交界處)、青州(今山東、遼寧一部分)、徐州(今山東南部、江蘇北部)、揚州(今淮河以南,東南至大海)、荊州(今湖北南部、貴州、廣西)、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梁州(今陜西南部、四川、云南、貴州北部)、雍州(今陜西、甘肅等地),還根據不同的情況征收各種貢品。
禹治洪水和發展生產受到了當時部落聯盟首領舜的賞識,各部落人民也十分擁戴他。人們還稱呼他為“大禹”——偉大的禹。
大禹治水的傳說,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在征服大自然斗爭中取得的偉大勝利,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全國按地域劃分九州,也反映了氏族血緣紐帶的松弛。在大禹的時候,我國原始社會進一步全面崩潰了。
舜一退位,由于禹的威望和他取得的權力,便成了部落聯盟的首領。在禹時有了很多發明:伯益發明了鑿井;奚仲發明了車;青銅冶煉也開始了,禹用青銅鑄了九個大鼎,象征著他統治下的九州;儀狄把糧食做成香酒,說明農業生產有了很大發展。這時,部落首領越來越擁有大量的財富和攫取了很大的權力,奴隸也開始成為私有財富。
生產力的發展和私有財產的產生,瓦解了原始共產主義社會;而城市的溝、墻,是埋葬氏族制度的墳墓,象征著國家即將誕生。相傳筑城就是從鰥開始的。這些都反映了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化。
禹為了掠奪奴隸和財富,再也不像過去那樣先經過與出征的部落首領商量,再決定出征與否,而是發號施令,一手包辦了對“三苗”(南方的兄弟民族,可能是三個部落)的戰爭。經過長時間激烈的戰斗,南方的“三苗”被打敗,很多俘虜被轉化為部落首領和父系大家長的奴隸。這些愈來愈靠壓榨奴隸的血汗過活的部落首領和父系大家長逐漸成了奴隸主貴族。
禹在不斷對外發動掠奪戰爭中,加強了他的統治地位。為了進一步顯示他的威嚴,禹還不斷到各地巡行。有一次在涂山召集氏族首領聚會,有一萬多個部落首領帶了很多財寶來討好禹。又有一次在會稽(今浙江紹興市)召集各部落首領,有一個防風部落首領來晚了,禹勃然大怒,當場就把他殺掉。
禹就這樣一步步地成了名副其實的“天子”,稱為“夏后”(即夏王),在陽城(今河南登封市)建都,后又遷到陽翟(今河南禹縣)。我國奴隸制社會的第一個國家夏王朝已經初具雛形。
當禹年老的時候,先推舉皋陶作為后繼人,不幾年他就先禹而死。后又以伯益做后繼人,禹卻不給他什么重要的事情干,伯益得不到多大的鍛煉,他在各部落中沒有威望。相反,禹在暗中培植他兒子啟的勢力。所以,禹死后伯益再效法堯、舜的樣子,讓位給禹的兒子啟時,啟就不再還讓給伯益,各部落首領也不敢有任何反對的表示。
伯益不肯罷休,起而與啟相爭,結果被殺掉。啟的同姓部落有扈氏認為他破壞了傳統,起兵反對,被啟打敗,整個部落也被降為奴隸。
啟看來是自己奪得王位,實則是禹精心安排的結果。所以歷史上叫作“夏禹傳子”。自禹開始傳位于他的兒子啟,正式建立了夏朝,“禪讓”制度就被“傳子”制度所代替,我國歷史上“家天下”的局面從此就出現了。
“夏禹傳子”,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后人曾用“夏啟以光”來評價這一歷史變革,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