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并無香妃這個人。
誤讀:
幾年前,一部《還珠格格》紅遍大江南北,人們對一位來自新疆的妃子——香妃印象尤其深刻。據說,香妃遍體生香,讓許多富家公子和王公貴族傾心不已。香妃后來嫁給了乾隆皇帝,成了一名妃子,因為身上很香,就被封為香妃。
不但電視劇中是這樣說的,許多詩詞、戲曲中對香妃這個人物也有很多描寫。很多人甚至認為,香妃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然而,歷史就是歷史,不會因為文學作品而有所改變,也不會因為人們的誤讀而改變。不過,香妃雖然不存在,但在現實中卻有一個真實的原型。
正解:
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事實,她就是容妃。
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內,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
從野史、詩詞到舞臺,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竟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詩詞、戲曲中的人物是可以創造的,但發展到排除史實、以假亂真的程度,就有問題了。
文學作品中的香妃其實就是容妃。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九月十五日,容妃誕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個家庭。和卓族是世居葉爾羌的回族始祖派喝木巴爾的后裔,其族稱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臺吉(貴族首領)圖爾都。
乾隆二十年五月,清軍進軍伊犁,二次平定準嶋爾叛亂,解救了被準嶋爾拘禁的葉爾羌、喀什喝爾封建主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兩年以后,小和卓木殺死了欽派的副都統阿敏道,自稱巴圖爾汗,大和卓木也據守喀什I?爾,兩相呼應,稱雄南疆,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反清。
此后,圖爾都臺吉等不愿歸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軍,于乾隆二十四年,徹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乾隆二十五年,圖爾都等五戶助戰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戶在平亂中立功的南疆維吾爾上層人士應召陸續來到北京,拜見高宗皇帝。
乾隆令他們在京居住,并派使者接他們的家眷來京,封圖爾都等為一等臺吉。圖爾都27歲的妹妹也被選入宮,冊封為和貴人(即容妃)。顯然,這是乾隆皇帝統一新疆后,實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聯姻。
容妃的俊俏和異域情調進一步贏得乾隆皇帝的垂愛和信任,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太后懿旨,將她由容嬪晉為容妃。
乾隆攜容妃等6位妃嬪東巡,游歷泰山,拜謁孔廟。由于乾隆三十一年烏喇那拉氏皇后亡故,乾隆聲稱不再立后;乾隆四十年,皇貴妃又被賜死,因此,到這個時候,容妃在乾隆的眾多后妃中已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圓明園奉三無私殿設宴會餐,容妃已入主了西邊頭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宮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東邊坐桌的第二位。這時,容妃已48歲,到了她地位與殊榮的頂峰。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離世,享年5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