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自殺的真正原因關鍵是經歷和性格。
誤讀:
歐內斯特?海明威是美國著名小說家。他一生寫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器》《喪鐘為誰而鳴》以及《老人與海》等。在他的晚年,由于發表了《老人與海》等不朽之作,對世界文學作岀了巨大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誰也不會想到,這位聞名世界的大文豪竟然在1961年7月2日,用獵槍悄悄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為什么要自殺呢?隨著一些胡編亂造的“未解之謎”問世,本來很清晰的歷史事件也成了謎。那些所謂的“未解之謎”故意從單個因素入手來解釋海明威自殺的原因,給人這樣一種感覺,海明威自殺是一種偶然。這就誤導了一大批讀者,從而造成了對歷史的誤讀。
正解:
1899年,海明威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個醫生家庭。1918年,海明威赴歐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進入意大利境內的交戰區為救護隊開汽車時被炮彈炸傷,在醫院治療20個月,僅從腿上就取出彈片237塊。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他返回美國,立志寫作,但未曾終止冒險和游獵活動。1934年,他到非洲狩獵時寫下了著名短篇小說《非洲青山》。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海明威以記者身份輾轉于各個戰場。在前線的一次汽車事故中,他頭部受重傷,傷口共縫了57針。不久,他又因飛機失事造成嚴重腦震蕩。海明威在1940年出版的《喪鐘為誰而鳴》,就是以他的這段經歷為背景,并以戲劇性的筆調寫成的。這本書非常暢銷,在兩年里就銷出了50萬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的銳氣似乎依然不減。當時他擔任美國《柯里索》雜志的特派記者,遠赴歐洲,隸屬盟軍第三軍團。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以后,他率領一支游擊隊首先攻入巴黎,儼然是一位威風凜凜的將軍。
“二戰”后,他于1950年發表了長篇小說《渡河入林》,評論界反映很差,認為他寶刀已老。然而他于1952年出版的《老人與海》又獲得了好評,并于第三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表明他不僅是位勇敢的戰士,而且是位卓有成就的文學者。海明威在發表《老人與海》并得到殊榮以后,精神上的壓力越來越大。
1954年1月,海明威去非洲旅行打獵時,途中飛機失事,所幸傷情不重。第二次換機繼續趕路,結果飛機再次失事,海明威負重傷,但被報界報道為在空難中喪生。幾天后,當他在讀報時,讀到那些不乏溢美之詞的訃告、悼文,心中甚為愜意。經歷過如此多的意外,所有的人都認為海明威是一個永遠不會死去的硬漢,他經歷什么樣的危險都不會死去,他的生命力太過旺盛,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但這位作家最終還是以一種最慘烈的方式——自殺來結束自己傳奇的一生。
當古美關系日益惡化后,海明威一家因此被逐出古巴。他返回美國后,曾兩度住進精神病院。1961年7月2日清晨大約7點鐘,海明威的妻子瑪麗突然被兩聲用力關抽屜似的聲音驚醒了,--代文學大師在自己的寓所里飲彈自盡了!
當時的場景令人驚愕:海明威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頭部已被彈藥炸得一片血紅,脖頸上方冒著青煙,只剩下下巴和兩頰的下半部,天花板上、地板上到處濺滿了血跡。當地警方經過嚴密地勘查之后,得出海明威是自殺身亡的結論。這位可以盡情享受地位、榮譽、金錢、愛情和自由的世界級文學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什么用其父親于1928年自殺時用的同一支獵槍和同一種方式自殺呢?
一些胡編亂造的“未解之謎”就此展開論述,先用花里胡哨的文字表述把讀者弄暈,然后就拆分海明威自殺的各種原因,故意把每一條都說得似是而非,誤導讀者。實際上,海明威自殺的原因有很多,是他的人生經歷和性格決定的。
首先,海明威自殺的舉動是家族的遺傳基因在作祟,出于父親對他的影響。1928年,海明威的父親克拉倫斯,也同樣舉槍自殺身亡。后來,海明威的妻子瑪麗也向眾人袒露了部分海明威的內心世界:海明威父親的自殺確實對他有很大的影響。海明威為了擺脫這個陰影,他一直努力地在抗拒死亡,可是他越不想死,自殺的念頭就越令他不安,他甚至為自己曾構想過一些具有浪漫氣息的自殺方式。
在海明威的家族史上,包括海明威在內先后有五人自殺身亡。除了他的父親,1966年,海明威的妹妹烏爾蘇拉身患癌癥,精神崩潰,最后服毒而死;1982年,海明威的弟弟由于患有糖尿病,病情日趨加重,以致要截掉雙腿,他聽到此消息后,開槍身亡;1996年,海明威的孫女瑪爾戈,這位紅極一時的演員,在海明威去世35周年紀念之日服毒而死。
其次,海明威在其成年后的很長時間里都被我們今天所說的ED(勃起功能障礙)所困擾,他與幾任妻子的關系和他相當一部分的家庭生活都受到這一疾病的嚴重影響,ED所造成的強烈的心靈痛楚更是導致他最終自殺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961年6月,海明威因為被醫生認為患有精神抑郁癥而被安排住進了圣瑪麗醫院的“自殺看護部”。經過一段治療,海明威逐漸感到很需要他的妻子,他的主治醫生羅姆醫生立刻通知海明威的妻子瑪麗前來,但遺憾的是那一晚“雙方都沒有得到滿足”。據羅姆醫生回憶,海明威曾多次要求羅姆在他面前發誓,永不將自己患有ED的真相告訴其他人。
縱觀海明威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他的生活和創作都和ED對他的影響息息相關——ED首先扭曲了他的人格,繼而又把這種人格的扭曲帶入了他的行為和創作,直至徹底毀滅了他的生活。以海明威的性格,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他要以自殺的方式來維護自己那種“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擊敗”的男子漢的尊嚴。
另外,促使海明威自殺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堪忍受肉體上精神上的痛苦和創作力的衰竭。海明威的最后十年是一個崩潰的過程。自從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他的文學創作滑入低谷,一直到他自殺身亡,再也沒有驚世之作問世。
正如他在遺囑中所述“我所有的希望已破滅,我那意味著一切的天賦如今已拋棄我,我輝煌的歷程已盡,為維護完美的自我,我必須消滅自己。”
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身體和精神疾病的致命結合加速了他的悲劇性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