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沒娶自己的女兒。
誤讀:
莫里哀(1622—1673)是法國17世紀最偉大的劇作家和喜劇大師,在戲劇舞臺上馳騁一生,創作岀了眾多喜劇角色,并以自己精湛的技藝贏得觀眾陣陣掌聲與笑聲。誰也不會想到,這位偉大的喜劇大師卻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獨自咀嚼著婚姻的苦果,演出了一幕幕的生活悲劇。
莫里哀年輕時和情人瑪德萊娜?貝亞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二人共患過難,情誼篤厚,他卻一直沒有同她結婚,而是錯誤地選擇了她的年輕美貌的“妹妹”弗朗索瓦茲?貝亞爾。這三個人之間的關系,給莫里哀的后半生投下了陰影。
他的政敵便借此對他進行人身誹謗,說他娶了自己情婦的私生女,犯了亂倫罪。近年來,在人們的獵奇心理催生下,一大批胡編亂造的“未解之謎”問世了。莫里哀的這段感情悲劇也成了“未解之謎”嘲弄的對象,而且有意無意地暗示,貝亞爾確實是莫里哀的私生女。
這種獵奇心理催生出來的“胡編亂造”有害無益,不但本身是對歷史的故意歪曲,還容易引起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誤讀歷史。
正解:
莫里哀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出生于巴黎富商之家,1644年首次使用藝名莫里哀。他辛勤耕耘30余年,終于成為17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劇作家,可以說是繼莎士比亞之后成就最為巨大、影響最為深遠的劇作家。
1641年,21歲的莫里哀遇到一個流浪劇團并結識了團里小有名氣的臺柱演員瑪德萊娜?貝亞爾。他倆志同道合,成為莫逆之交。從此,莫里哀決定放棄一切,同她一起獻身于戲劇并著手建立自己的劇團。
經過努力,莫里哀與瑪德萊娜等十幾位熱心戲劇的朋友于1643年成立了光耀劇團。從這時起,他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姓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給自己取了“莫里哀”這個藝名。然而,苦心經營的劇團卻負債累累,多數成員離去,只有瑪德萊娜一家在風雨飄搖中與他同舟共濟。
在外省流浪了十多年后,劇團回到巴黎并受到國王的青睞和保護。這時,年已40歲的莫里哀卻對劇團里年僅14歲的女演員弗朗索瓦茲?貝亞爾特別鐘情。她是一個講究衣著、喜歡打扮、富有魅力、善于吸引異性的女孩,從1660年起就開始在劇團里嶄露頭角,特別是在《討厭鬼》一劇中的優異表現,就像一塊瑰麗的珠寶使觀眾為她癡迷起來。
莫里哀也被她年輕美麗的外貌所吸引并很快墮入情網,他全然沒有考慮年齡的差距和性格的差異,更沒有顧忌瑪德萊娜長久以來對他的情誼,卻準備娶她的小妹妹為妻。而正在走紅的弗朗索瓦茲雖然比莫里哀小20多歲,但她從實利出發,打算犧牲自身以換取更多的利益。就這樣,他們結婚了。在結婚證和戶口簿上成為莫里哀之妻的弗朗索瓦茲?貝亞爾用的名字是聽起來更為高雅一些的阿爾芒德。
莫里哀這次以貌取人的決定不但給自己的婚姻蒙上了一層陰影,也給她的敵人制造了攻擊他的借口。莫里哀年輕時曾和貝亞爾家族的瑪德萊娜?貝亞爾有過一段戀情。由于始終不清楚弗朗索瓦茲到底是誰的女兒,巴黎上流社會嫉恨莫里哀的人便詆毀他娶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當時,瑪德萊娜和莫里哀,甚至阿爾芒德自己都宣稱,阿爾芒德是瑪德萊娜的妹妹。1662年2月20H,莫里哀結婚時,在圣日耳曼一奧塞爾堂區發的結
婚證書和戶口簿上,莫里哀妻子所用的名字不是弗朗索瓦茲,而是阿爾芒德。阿爾芒德在極其重要的兩個證件上填寫的身份都是瑪德萊娜?貝亞爾的妹妹。因其證據確鑿,有很長時間人們對這一點都沒有什么異議。
仇視莫里哀的人堅持說莫里哀娶的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其中一部分人認為莫里哀年輕時便與瑪德萊娜相愛,并生下了一個女兒弗朗索瓦茲,可是以后由于種種原因莫里哀和瑪德萊娜并沒有結成夫妻,于是莫里哀深感遺憾,在他的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情結,終于令他冒天下之大不題娶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這只是一種不懷好意的推測,并非歷史事實。法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勒諾特爾在《時代》雜志發表專文,揭示了阿爾芒德的身份。
法國親王莫德納伯爵為了繼承財產娶了一個大自己15歲的女人,隨后自己沉醉于放蕩不羈的腐朽生活,他在巴黎結識了迷人的女郎瑪德萊娜,并且在1638年瑪德萊娜20歲時,他們有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孩兒在圣一厄塔什教堂受洗后起名為弗朗索瓦茲。
瑪德萊娜自己則跟隨巡回劇團演出,希望在莫德納明媒正娶的妻子死后嫁給他。盡管伯爵夫人不久就死去了,但瑪德萊娜的希望卻落空了,因為伯爵不愿把貴族的姓氏讓給一個女戲子。
憤懣的瑪德萊娜帶著女兒來到里昂,結識了莫里哀,并和他一起組建了光耀劇團。當時35歲的瑪德萊娜仍然野心勃勃,為了不暴露自己的真實年齡,就隱瞞了弗朗索瓦茲的真實身份,并將女兒改名為阿爾芒德。
到這里,事情終于真相大白了。莫里哀確實娶了情人的女兒,但卻沒有娶自己的親生女兒。那些所謂的亂倫罪不過是他的敵人和那些嫉妒他才華的人編造出來的。后世所謂的未解之謎則是在此基礎上故意的曲解,以迎合讀者的獵奇心理,抓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