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法老死亡的是腿部創傷導致的細菌感染。
誤讀:
圖坦卡蒙算不上是杰出的法老,因為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死去了,還沒有來得及為國家作岀任何貢獻。這位年輕的法老是怎么死的呢?20世紀60年代末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圖坦卡蒙死于謀殺,而且指出老臣阿伊很可能是殺人兇手。
其實,這是對歷史的誤讀。20世紀60年代之后,隨著科技進步,人們終于找出了圖坦卡蒙的真正死因。但一些所謂的“未解之謎”卻依舊大肆宣揚圖坦卡蒙的死亡之謎,讓許多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繼續誤讀歷史。這是極不負責的做法。
正解:
在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上鐫刻著這樣一行墓志銘:“誰要是干擾了法老的安寧,死亡就會降臨到他的頭上。”死亡的詛咒,仿佛昭示了這位法老所經歷的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
圖坦卡蒙原名圖坦卡頓,是第18位埃及法老,約于公元前1336年至前1327年統治埃及。圖坦卡蒙法老是埃及著名法老埃赫那吞的王后尼弗爾提提的女婿。埃赫那吞執政20年后去世,圖坦卡蒙繼承王位,由老臣阿伊輔佐攝政。
繼位時,圖坦卡蒙只有9歲(一說10歲),娶了比他大三四歲的安開孫巴阿頓,后者是埃赫那吞的第三個女兒。圖坦卡蒙執政10年左右,便猝死于首都底比斯,去世時只有18歲。這位年輕法老的意外死亡,猶如陣陣疑云,吸引探索者們竭盡所能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穿越時空,觸摸那個久遠而神秘的古埃及世界。
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和卡爾納馮伯爵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在二十王朝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發現了圖坦卡蒙的陵墓,使這座塵封3000多年的古墓得以重見天日。該陵墓內由甬道、前室、墓室、耳室和庫房組成,墓室內有眾多壁畫,以宗教活動和儀式為主。
除了墓室外,其他各室內都布滿了數以千件的家具、器皿、雕像、武器、王杖等各式造型別致、做工考究的陪葬品,其奢華性和墓室的完整性震驚了整個考古界。但除卻墓穴內讓人眼花繚亂的陪葬品、舉世聞名的金面具以及那讓人覺得有些毛骨悚然的法老的詛咒外,人們最為關注的還是這位年輕法老本身。
當考古學家們移去木乃伊頭部純金的面罩,揭開裹在木乃伊臉上的最后一層面紗時,竟發現年輕法老的臉上靠近左耳垂處有一道明顯的創傷痕跡。由此,考古學家推斷法老可能死于政治謀殺,還推測這次刺殺可能發生于國王熟睡之時。當這一推測公布后,立刻引發軒然大波。
從圖坦卡蒙墓穴內的情形來看,墓穴又窄又小。他的死亡是很突然的——好像墓穴還沒有修好就匆匆下葬的樣子。乍看上去好像不是為王族準備的,而且裝飾也很草率,墓穴四壁的壁畫上潑濺了許多顏料,也沒有人去擦拭干凈。而一些讓世人矚目的陪葬古董,其實并不是法老本人的日常用品。
因為考古發現,這些古董上原本刻著別人的名字,圖坦卡蒙的名字是在把原有名字擦去后臨時加上去的。而制作木乃伊的過程也不像其他法老一樣慢慢用防腐香料浸體,而是將成桶的防腐香料倒在木乃伊上。這些跡象顯示,這位法老的死亡相當突然,可能是基于某種特殊的事件引起的。
同時,從當時政局分析,也存在被謀殺的可能性。十八王朝的埃及政局紛繁復雜,宗教派別沖突尖銳。圖坦卡蒙王的前代法老埃赫那吞推崇宗教改革,遷都阿克塔頓,拒絕崇拜阿蒙神,由此引發了新舊教派之間長久的斗爭。
作為備受爭議且樹敵過多的埃赫那吞的繼承人,圖坦卡蒙很可能由此卷入政治復仇中而被暗殺。扮演著歷史學家和偵探雙重角色的鮑勃?布雷爾根據零散的文物、卷宗、陵墓,推斷出犯罪嫌疑人是攝政王阿伊和軍隊統帥霍朗赫布。
阿伊在前任法老在世時就是宰相,后來輔佐9歲的小圖坦卡蒙登基。實際上,圖坦卡蒙在位期間,一直是他在執掌國家大權,而且深得圖坦卡蒙的信任。阿伊的殺人動機可能是覬覦法老的寶座,而在圖坦卡蒙死后他確實當上了下一任法老。
在圖坦卡蒙墓中的壁畫上有主持圖坦卡蒙葬禮儀式的內容,而當時有權主持這一儀式的是確定有繼承權的人。另一個證據可能更有說服力:在一枚戒指上考古學家發現了阿伊與安開孫巴阿頓二人的名字,后者恰恰是圖坦卡蒙王的遺孀。
身為軍隊統帥的霍朗赫布常常教圖坦卡蒙狩獵、駕駛戰車,這些活動提供了謀劃一次事故的充足機會。如果圖坦卡蒙真的是死在路上,尸體在霍朗赫布運回之前就可能腐爛了。這一點倒可以解釋為何木乃伊上額外倒了好多防腐香料。霍朗赫布弒君的動機,最可能是自己篡權登上王位,而要做到這一點對于手中掌握軍權的他并不難。
1968年,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的X光透視更是給“謀殺”說添上了重重的砥碼。他們發現,在死者的腦腔中有一塊曾移位的骨頭,而在后腦勺處有一片頗似血凝塊的陰影。研究小組的哈里森博士稱:“這團陰影邊緣并無異常,但事實上可能是由一次腦膜內出血造成的,而這大概是后腦遭到重擊的結果。反過來說,這一擊極有可能就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也就是說圖坦卡蒙很有可能死于一次謀殺。”
無疑,這一物理學發現似乎徹底揭開了圖坦卡蒙王猝死的真因,而阿伊則為殺王篡位的真兇。
但是,對歷史真相的探究并沒有因為貌似定論的推斷而停止,法老的詛咒也并沒有阻止人們探詢真理的腳步。隨著最近一系列新的發現和理論的出現,圖坦卡蒙的死因之謎又重新被認識:原來這竟是一段被誤讀的歷史,圖坦卡蒙并非死于他殺。
首先,謀殺說本身疑點重重。圖坦卡蒙在位期間,正值埃及十八王朝的末期,和他的前代一一“異教徒”國王埃赫那吞堅決推進宗教改革不同,年幼的圖坦卡蒙面對阿蒙祭司和舊勢力貴族的重壓,選擇了妥協退讓。
他接受了舊教徒的主張,終止了前王的宗教改革;把都城從阿克塔頓又遷回底比斯,恢復對阿蒙神的崇拜;歸還阿蒙神神廟的領土和財產,他還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圖坦卡蒙”,意為“阿蒙的化身”,咒罵埃赫那吞為“天下的罪人”。
他的一系列舉措,使得一度被壓制的僧侶勢力又一次抬頭。可見,圖坦卡蒙王并不是一位有著自己鮮明政治主見的法老,而更傾向于妥協,在新舊勢力沖突時站在了保守派這一邊。當然,這與他的年紀不無關系。
所以,在這種情勢下,被前王打壓的僧侶們是不會基于對前王舉措的嫉恨而去報復圖坦卡蒙的。
而從實力對比來看,以大祭司為首的舊勢力在當時還占據著優勢,出于政治的需要他們不會放棄圖坦卡蒙這樣一位年幼、順從的法老而采用叛變的方式顛覆政權。所以,圖坦卡蒙為舊勢力貴族謀殺的說法也是沒有任何證據支撐的。
老臣阿伊是兩代君主的輔臣,幾十年間深得二位法老的賞識重用。尤其在圖坦卡蒙在位期間,法老尚幼,很多重大決策,包括遷都、向僧侶勢力的妥協實際上都是由阿伊作岀的決定。
1954年,在卡納克發現的一塊石碑上寫著阿伊是圖坦卡蒙的共同攝政王,也說明了阿伊在當時重要的社會地位和政治作用,而年幼的圖坦卡蒙在政治上十分依賴阿伊。從這點上看,阿伊不會與法老有實質上的意見分歧,由于分歧導致篡位謀殺的可能性非常小。
“沒有爭端的暴行是愚蠢的。”認為霍朗赫布為兇手則更為荒謬,因為圖坦卡蒙王死后,他并沒有任何篡奪王位的舉動,而王位也最終落在阿伊身上。
其次,謀殺說沒有任何史學的文獻資料直接說明謀殺的存在,或者間接表示有類似謀殺的事件發生。甚至連墓室發現者之一,埃及學專家霍華德?卡特亦從未提及是謀殺。至于上述X光片上的痕跡,同樣也不能證明是遭人故意擊打。柏林勃蘭登堡科學和人類學學院的一位專門研究圖坦卡蒙的學者說:“人人都喜歡推測,但是至今卻沒有任何證據來證明這些推測。”
為了進一步從自然科學角度探究這位神秘法老的死亡真因,最近,考古界和科學界聯手,用一輛載有特殊裝備的車輛從“帝王谷”將這位法老王的木乃伊從墳墓中移出,用高科技設備對他的頭蓋骨和肋骨進行立體攝影,從而最終確定了其死亡原因。
很快,研究小組公布掃描的結果:3300年前的這位18歲的古埃及法老并不是死于謀殺。在短短的15分鐘CT掃描中,研究人員針對木乃伊的不同部分拍攝下了1700多張圖片。研究顯示,圖坦卡蒙身形纖瘦、健康,沒有營養不良或傳染病,但他有輕微唇裂。CT片還顯示,這位年輕的法老有微小的腭裂,不像是裝飾用的胡須或其他面部裝飾造成的(影像)。
他的門牙很大,同其家族里的其他法老一樣,牙齒有覆咬合特點。哈瓦斯表示,圖坦卡蒙的尸體保存完好,可以清晰地看見圖坦卡蒙臉部的輪廓,就連他的腳趾和手指也是保存完好。發現圖坦卡蒙法老“藏身之地”的埃及最為著名的考古學家、埃及古物最高委員會秘書長哈瓦斯表示,研究小組針對有關圖坦卡蒙被謀殺的種種說法展開調查,但沒發現其后腦曾被重擊的證據,也沒其他跡象顯示涉及謀殺。
至于1968年X光檢測所發現的圖坦卡蒙木乃伊頭骨骨折,真正的原因是墓穴的發現者英國探險家霍華德?卡特首次發現時造成的,而并非在3300多年前造成法老死亡的原因。在北美放射學會年會上,代表埃及古物最高委員會負責這項國際研究的阿沙里夫?薩利姆博士也發表了相同的意見,這同時也印證了哈瓦斯發表的未發現圖坦卡蒙遭后腦重創的言論。
掃描的發現表明,真正造成法老死亡的竟是腿部的創傷。在CT監測中發現,圖坦卡蒙的左大腿骨有一道明顯的骨折裂痕,依據裂痕的深度,推測他死前可能嚴重弄傷大腿。
雖然骨折本身不會對生命構成威脅,但研究者同時發現傷處有細菌感染的跡象。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細菌感染無異于滅頂之災,沒有任何醫療措施能夠有效地治愈。年少的國王自幼身體瘦弱,當腿部傷情出現感染并進一步擴大時,他的生命也隨之走到了盡頭。
腿部受傷導致細菌感染的死因,使得一直以來盛行的“法老謀殺說”破了產。幾千年前的謎案終于有了定論,背負“殺王篡位”惡名的老臣阿伊也終于沉冤昭雪。被打擾了幾十年的圖坦卡蒙也被再次送回陵墓,開始了繼續的長眠。
這段被誤讀了許久的歷史也終于恢復了本來面目。其實,對歷史的誤讀并不可怕,畢竟那是我們任何人都沒有經歷過的神秘的往事。重要的是,要抱有正確的對待歷史的態度,不因可能而輕信,要不斷地在認識的道路上去偽存真,深入解析,還歷史一個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