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女皇帝,卻并非唯一的女皇帝。
誤讀:
歷史教科書上常說,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稱帝的女皇帝。大多數人都接受了這一說法,然而,歷史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一說法并不嚴謹,很容易讓人們,尤其是廣大青少年誤讀歷史。且不說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后在劉邦死后實際把持了朝政,雖未稱帝但卻與皇帝無異;也不說清朝著名的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數十年,也是事實上的皇帝。單說加了皇帝號,且有一定影響力的女皇,除了武則天之外,還有三位,其中兩位都比武則天稱帝早。
正解:
歷史上比武則天更早稱帝的女人有兩個:一個誕生于北魏,不過只是另一個女人布置的一場鬧劇;另一個則是唐高宗時期貨真價實的女皇帝陳碩真。第一位女皇帝是北魏蕩帝,即元姑娘,年號武秦。
北魏開國君主拓跋珪(公元371—公元409年)在建國之初立下了一個規矩:立太子則殺生母。這一政策在今日看來頗為殘忍,而且有些不可理喻。但如果了解了兩漢和兩晉的歷史,作為開國君主的拓跋珪立下這一規矩就情有可原了。
當時,外戚專權,禍亂朝政,甚至取代君主自立的事情時有發生。而且,這種事情大多都是在太后的把持下進行的。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打下的江山就險些被他的妻子呂后送給了呂家。
北魏宣武帝(公元483—公元515年)的妃子胡承華生了個兒子,取名元詡,并立為太子。按規矩,胡承華是要被殺頭的。但是宣武帝愛極了這個女人,最后竟然讓她在后宮、朝廷的斗爭中活了下來。
宣武帝短命,30多歲就死了。年幼的太子元詡登基為帝,是為孝明帝。胡承華自然而然成了胡太后,把持了朝政——開國皇帝拓跋珪擔心的事情終于還是發生了。剛開始,胡承華勤政愛民,為她獲得了聲譽。接著,她開始鏟除異己,獨掌大權。
小皇帝長大后,按道理胡承華要還政于帝,但是誰愿意放開手上的權利呢?于是,胡承華毒死親生兒子,立了皇帝剛生下一個月的女孩為皇帝,改元“武秦”。這個女孩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
武秦女皇在胡太后的操縱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歷史上連她的名字都沒留下,一般都稱“元姑娘”。胡太后殺死武秦女皇之后,還給她加上謚號為“瘍帝”,北魏的元姑娘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不過,由于當時胡太后謊稱元姑娘是男孩,才成功將其立為皇帝的,且沒有執政,還算不上名副其實的皇帝。
第二位女皇帝是文佳皇帝陳碩真。公元653年,也就是唐高宗四年,睦州女子陳碩真率領農民起義,仿照唐朝官制建立了政權,任命章叔胤為仆射,總管各項事宜,而她自己則稱為“文佳皇帝”。
陳碩真發動起義后,得到當地人民的廣泛擁護,在很短的時間里,義軍就發展到數萬人。唐朝統治者十分不安,急于將其剿滅,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對起義地區實行封鎖,限制其發展,控制人口流入義軍。
為了打開局面發展力量,陳碩真指揮義軍攻克了睦州許多屬縣,如桐廬、于潛(今浙江昌化東南)等地。然后,陳碩真揮兵進入今天的安徽境內,攻打歙州(今安徽歙縣)。由于唐軍的頑強抵抗,義軍攻勢受挫,撤出戰斗。陳碩真進入安徽的意圖沒能實現。
從歙州撤出后,陳碩真調整了戰略,由集中兵力進攻改為分路出擊,采用運動戰與襲擊戰結合的方式擴大勢力范圍。在此方針下,陳碩真命將領童文寶統兵四千,偷襲婺州(今浙江金華)。不想,童文寶率兵進入婺州后,即被官兵發覺。于是,童文寶變更戰術,強行推進,但進度緩慢。
陳碩真聞知童文寶在婺州受阻,帶領主力到婺州參戰,參戰的義軍達數萬人。然而,義軍雖然在人數上占優勢,但起義才一個來月,戰士未經訓練,戰斗力有限,過去能克州陷府,憑的是聲威和拼勁,如今聲威和拼勁雖在,但面對訓練有素的官兵就顯得力不從心,尤其是這種你爭我奪的對峙戰又是義軍所未經歷過的。所以,婺州境內的相持,雖然官方很有壓力,義軍同樣受到阻挫。雙方都在尋求擊敗對方的辦法。
陳碩真為了改變客地作戰、敵情不熟等不利條件,不斷派出間諜,刺探敵情。有一次僅被唐兵擒住的間諜就達數十人。這個數字可能被敵人夸大過,但以常理推之,數萬人的義軍使用的間諜肯定不止此數。
當年十一月底,揚州長史房仁裕接到崔義玄的求援后,馬上發兵進至婺州,與婺州刺史崔義玄聯兵向義軍發起進攻。此次戰役的場面如何,由于缺乏史料,難以盡知。但從戰斗結局看,參戰的數萬義軍,除一萬多人被俘外,其余大部分戰死。數萬人以命相抵,場面無疑驚心動魄、可歌可泣。陳碩真及仆射章叔胤在戰斗中被俘,最后英勇就義。
陳碩真的反唐事業在婺州終結了,雖然她從起兵到兵敗身亡,不過一個多月時間,但是在東南引起的震動極大。她以女子之身自稱皇帝,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今天,在青溪的“天子基”、“萬年樓”等遺跡中,似乎仍可找到當年的“文佳皇帝”的影子。
嚴格來說,武秦皇帝和文佳皇帝都還算不上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也都沒有進入正統。不過,她們確實都加了皇帝的封號,而且都比武則天稱帝要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武則天算不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和唯一的女皇帝。嚴格來說,只有武則天是第一個唯一進入正統、真正執掌政權并稱帝的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