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結發夫妻的由來

                  結發夫妻的由來是源于古代的結發儀式。

                  我們常把原配夫妻稱為“結發夫妻”,那么這種稱謂是怎么來的呢?是指把兩個人的頭發纏結在一起嗎?

                  關于“結發”的來源有一個傳說:古代有位皇帝在登基前夕,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皇后便問他有什么煩心事。原來,當時人們判斷一個人的學識是根據胡須的長短衡量的,而這位皇帝的胡子非常短,他擔憂朝中的文武大臣輕看自己,帝王的威信難以建立。

                  皇后聽完后,剪下了自己的長發嫁接到皇帝的胡須上,這樣皇帝的胡子看起來就很長了。次日早朝,大臣們看到皇帝一夜之間胡須猛長了一大截,長須已經過腰了,確信他是真龍天子,無不恭順臣服。皇后為了與皇帝分憂,甘愿揮起剪刀剪斷青絲,接到夫君的短須上,這種須發相接的做法成了一段極美的佳話,后人便以“結發夫妻”來稱呼恩愛有加的夫妻。

                  2020113012074998

                  關于“結發夫妻”還有一個說法。它源于古代的結發儀式。據《禮記》記載,古代女子如果有了婚約,便會用發繩把頭發束起,代表已經許給了人家。這根發繩要等到結婚以后,由女子的新婚丈夫親自解下來。此種做法就是結發儀式。

                  結發儀式源于成人禮。古代女子15歲就算成年了,需要參加“笄禮”,在儀式中,女孩改變少女時期的發型,把長發扎起來,代表可以出閣了。據有關史料記載,并不是女孩年滿15歲就一定要參加“笄禮”,而是許配人家后才需參加舉辦的“笄禮”,后來笄禮儀式演變成了結發儀式。

                  唐朝時這種結發儀式已不流行。新婚夫妻喝完交杯酒后,各剪斷一緇頭發纏系在一起,寓意夫妻同心、喜結良緣。之后“結發夫妻”就成了原配夫妻的代稱。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30日 20:00
                  下一篇 2020年11月30日 20:10

                  相關推薦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