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孩為什么叫黃花閨女,“花黃”是用黃菊制成的黃色粉妝,由于黃菊象征著清冷高潔的品性,正好可以用以比作女子的貞潔,因此,“黃花”也就成了未婚女子的代名詞了。
民間常把待字閨中、尚未岀嫁的少女稱為“黃花閨女”。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呢?這還得從古代女性的妝容說起。
我們知道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古代女子會把大量的時間用于梳妝打扮。年輕的姑娘當然不愿辜負大好的青春年華,十分重視化妝技術。據傳,南北朝時期,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是個天生的美人胚子,她不僅人長得美,而且冰雪聰明,尤其精通化妝術。
正月里有一天她和宮女在宮中嬉戲,玩倦了就在檐下休憩,是時梅花正開得旺盛,醉人的花香時時襲來。正當壽陽公主假寐之際,幾朵經風吹落的梅花花瓣飄落在了她的前額上,印染上了好看的花色,壽陽公主頓時顯得光彩照人,宮女見了無不稱奇。
從此,壽陽公主經常將梅花花瓣貼在額頭做裝飾,宮女也紛紛效仿,后來此妝容傳到民間,就被譽為“梅花妝”或“壽陽妝”。
梅花雖好,但只在酷寒時節盛放,花期太短,在沒有梅花花瓣的時候,愛美的女子開始用其他花瓣裝點額頭。花色當中當屬黃色最為明麗,因此在額際點綴黃花成了當時的風尚。這種裝扮被稱為“貼花黃”,不過只有沒有出嫁的女子才可作此打扮,出閣之后就不能有這樣的裝束了。
“花黃”是用黃菊制成的黃色粉妝,由于黃菊象征著清冷高潔的品性,正好可以用以比作女子的貞潔。因此“貼花黃”寓意著女子保持操守和未岀嫁的清白之身,“黃花”也就成了未婚女子的代名詞了,即便沒出閣的女孩不再熱衷于“貼花黃”的打扮,人們仍稱她們為“黃花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