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的成語故事
公元219年8月,蜀國大將關羽水淹曹魏七軍,并乘機圍攻退居樊城(今湖北襄樊)的魏將曹仁。因為關羽素有兼并江南的野心,對東吳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因此,吳主孫權乘機派兵攻取了蜀國重地荊州,并設計殺死了關羽。而后,急于為關羽復仇的張飛又因醉酒毆打手下將士而被挨打的將士刺殺,叛將逃到了東吳。
眼見失去了兩位兄弟和大將,蜀主劉備悲憤至極,便于公元221年親率大軍攻吳。一時間,東吳人心惶惶,孫權幾次派使臣向劉備求和,都被劉備拒絕。劉備的大軍一路南下,勢如破竹,直接打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駐扎在長江南岸,對吳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領五萬兵馬前去迎戰。
陸遜,字伯言,出身于江東大族。但當時,陸遜在吳軍將領中資歷較淺,而他手下的將軍有的是跟隨孫權征戰多年的老將,有的是皇親國戚。他們對年輕的陸遜很不服氣,不肯服從陸遜的命令。吳軍到達夷陵之后,陸遜認為劉備的軍隊一路大勝而來,銳氣正盛,應當避免與其正面交鋒,等敵方求戰不得,松懈后再捕捉戰機,一舉破敵。可陸遜部下的將領不明白陸遜的意圖,都以為他害怕強敵,懦怯畏戰,紛紛對他表示不滿。
這一天,陸遜把眾將召集起來,對他們說:“劉備是天下知名的梟雄,連曹操都怕他幾分。現在他率領大軍攻打東吳,我們絕不可以輕視。希望眾將軍以大局為重,同心協力,共同抵抗來犯之敵。我雖然是一介書生,但主上任命我為大都督,諸位將軍也只能服從。我想主上之所以委屈諸位將軍,讓你們屈尊于我.就是因為我還有一點微薄之力,能夠忍受委屈、負擔重任。今后,希望各位各負其責,如有違者必將按軍法處置。”
聽了陸遜這番話,諸將心中雖然還是不服,但在行動上卻不敢再違抗命令。陸遜在取得了完整的指揮權后,堅守不出長達七八個月之久。后來,他利用蜀軍懈怠輕敵之際,實施火攻,大獲全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夷陵之戰”。陸遜也因此次戰役而名聲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