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成語故事
宋玉,戰國時期楚國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繼屈原之后與唐勒、景差等人將楚辭發揚光大。
宋玉曾經在楚國為官,因為他能言善辯、文采出眾,所以遭到了許多同僚的嫉妒。于是,這些人就不斷地在楚襄王面前說宋玉的壞話,來詆毀他。時間一久,楚襄王也不禁懷疑起來。于是,他就派人把宋玉叫來,問道:“先生最近的行為是否有失檢點?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我的面前訴說你的不是呢?”
宋玉聽了,知道有人在排擠自己,便據理力爭,說那些人都與自己不和,并舉了好多事例來證明。楚襄王聽了宋玉的辯解,說:“先生說的很好,可是,這些道理還是不能讓人信服,為什么那些人偏偏與你不和呢?”
聽到這兒,宋玉說:“大王,你還是先聽我給您講個故事吧。”
“最近,有一位客人來到我們郢都(今湖北江陵)唱歌。開始的時候,他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等曲子,當時,城里有好幾千人跟著他一起唱。
接著,他又唱起了《陽河》和《薙露》,這時,跟著他一起唱的人少了很多,但還是有好幾百人。后來,他唱起了格調高雅的《陽春》和《白雪》,跟著他一起唱的也就剩下幾十個人了。而當他唱到技巧高難的商音、羽音時,能跟得上他的只剩下了三個人。”說到這兒,宋玉對楚王說:
“由此可見,曲子的格調越高雅、難度越大,能跟著唱的人也就越少。同樣的道理,世上的鳥兒有好多種,可是鳳凰能在九霄云外展翅翱翔,而在籬笆間跳躍的小鳥又怎么能和它一起用翅膀丈量天地的高低呢?鮑早晨從昆侖山出發,晚上卻來到大澤里過夜,這又豈是那些只能在淺水里嬉戲的小魚能做到的?
既然鳥中有鳳凰、魚中有鮑,那么人中當然也有像它們一樣的人物了!自古以來,圣人常有奇偉的思想和表現,一般人又怎么能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呢?”楚襄王聽到這里,恍然大悟。他連連點頭道:“聽了先生一席話.我終于明白您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