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虎難下的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晉明帝去世,年僅五歲的司馬衍即位,史稱晉成帝。明帝臨死前,下詔令左司馬溫峽和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壺、車騎將軍祁鑒、護軍將軍庾亮、領軍將軍陸曄等輔佐成帝。
公元327年,歷陽(今安徽和縣)內史蘇峻與豫州刺史祖約合謀反叛朝廷,第二年攻入都城建康(今南京),劫持了晉成帝。溫質聞訊,急忙聯系督護王愆期、西陽太守鄧岳、鄱陽太守紀瞻等人,又派人聯合另外一位輔政庾亮以及荊州刺史陶侃,共同組成聯軍,討伐蘇、祖二人。
蘇峻得知聯軍將到,便押著晉成帝來到石頭城,堅守不出。就這樣僵持了幾個月,聯軍一直久攻不下,主帥陶侃心急如焚,不禁有些動搖。他責備溫斷道:“現在才剛剛交戰,我軍就已經出現了敗象,況且現在軍中供給不足,如果再這樣下去,還是退兵為好。”
聽了陶侃的一番話,溫屈道:“自古以來,能打勝仗的軍隊,都是內部團結一致的隊伍,如果我們一遇到困難就馬上想要撤兵,不僅會被人笑話,更會增長叛軍的士氣,使他們更加囂張。
況且,天子現在還被蘇峻所拘禁,江山社稷危在旦夕,我們做臣子的,受朝廷的恩典,今天唯有決一死戰,才能上對蒼天、下對朝廷啊。再說,我們現在的處境,就像是騎在老虎的背上,如果不把老虎打死,我們怎么能從虎背上下來呢?”陶侃聽了,點了點頭,同意了溫瞬的建議。
于是溫航開設壇場,寫下一篇討伐檄文,并在三軍之中宣讀。三軍將士無不動容,一時士氣大振。隨后,陶侃率領水軍攻打石頭城,溫峽和庾亮則率一萬精兵向蘇峻挑戰。蘇峻前后受敵,只得出城迎戰,結果被陶侃的部將斬殺,石頭城的叛軍也被全部消滅。
建康收復后,晉成帝封溫睛為騾騎大將軍,加封始安郡公,封邑三千戶,并且希望他繼續留在朝中輔政。溫峽認為王導、庾亮為先帝所委任,理應由他們輔政,于是將皇帝的封賞留下,自己仍回到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