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完全背棄了先前與眾人約定的“先攻入秦都咸陽者為王”的誓言,引起了劉邦的極大不滿。但項羽兵多將廣,劉邦懾于他的威勢,不得不順從項羽的意思來到巴蜀。當時的巴蜀是個名副其實的不毛之地,唯一通向外界的棧道也被燒毀,因此漢軍的士氣非常低落。
項羽的分封也引起了其他將領的不滿,被封在齊國的田榮首先起兵反叛,項羽只好親率大軍征討田榮。正巧此時劉邦也得到了大將韓信,并聽從他的建議出兵東進。
由于當時出山的棧道已被燒毀,于是,劉邦同謀士張良定下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他派了幾百名兵士,裝作去重修棧道,再留下丞相蕭何駐守川地,征稅收糧,接濟軍餉。劉邦自己卻同韓信率領三軍,悄悄地從南鄭出發向東挺進。因為久離家鄉,漢軍將士們也都盼著早日東歸,于是日夜兼程,從小路直奔陳倉。
當時,雍王章邯奉了項羽的密囑,駐守漢中,防止劉邦出川。因為東出巴蜀必須經過棧道,而棧道被燒毀后還沒修好,不能通行,所以章邯并沒多加防備。
這天有探子來報,說數百漢軍正在重修棧道,章邯笑著說:“棧道那么長,燒毀的時候容易,再修卻是萬難啊!”所以他還是沒有在意。
到了八月中旬,忽然傳來急報,說漢軍已到了陳倉。章邯并不相信,他大笑著說:“棧道還沒修好,漢軍從哪里出來的,難道他們長著翅膀嗎?”可沒過多久,就有陳倉的敗兵逃到章邯處,報稱劉邦親率大軍,已經攻下了陳倉。章邯這才驚慌起來,于是領兵數萬,直奔陳倉。
兩軍相遇,隨即交戰。漢軍積憤已久,奮不顧身,勇猛沖殺。沒過多久,章邯的軍隊就潰敗而逃。劉邦繼續率大軍向東進攻,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都相繼向劉邦投降。就這樣,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全部被劉邦占領,為他日后稱霸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