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武帝曾孫劉詢即位,是為漢宣帝。由于劉詢當時年紀尚輕,朝中大權都掌握在大司馬霍光手里。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故,宣帝開始親政。因為宣帝出身民間,深知百姓疾苦,所以他特別重視吏治,大量選用熟悉法令的人做官,嚴懲了一批貪贓枉法的高官。
宣帝還設置了治御史一職,負責審核廷尉在法律量刑中是否失當,并且廢除了一些殘酷的刑罰。在經濟上,宣帝采取招撫流民的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屢次削減田租、算賦,提倡勤儉節約,降低天下的鹽價。這些措施都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
當時,匈奴發生內亂,呼韓邪單于請求依附漢朝。宣帝便設立了西域都護.使政令達于西域。在文化方面.宣帝下詔召集文人講論五經異同,并且親臨裁決。
御史大夫魏相被提升為丞相,封為高平侯,他率領百官盡心盡力輔佐宣帝,深得宣帝信任和賞識。宣帝在魏相的輔佐下,繼續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發展生產,減輕百姓負擔的有效措施。
因此,國家很快便強盛起來,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在宣帝統治期間,“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因此,后世史家稱此段時期為“宣帝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