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他喜歡聽聲勢浩大、氣吞山河的合奏,他認為非此不足以顯示出國君的氣魄。因此,齊宣王組織了一個由三百多人組成的樂隊專門為他演奏。因為受到國君的垂青,樂隊成員的待遇格外優厚,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人羨慕的美差。
在齊國的首都臨淄城外,住著一位復姓南郭的先生。南郭先生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生活比較拮據。正巧,南郭先生有一個朋友在齊宣王的樂隊里吹竽,于是,南郭先生請求朋友為他介紹,讓他也能在樂隊里混口飯吃。
可是,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為此,他的朋友非常為難。南郭先生對朋友說:“反正三百人一起吹,到時候我只要做做樣子,別人是看不出來的。難道你就忍心看你的朋友忍饑挨餓嗎?”那個朋友是個熱心腸,聽了南郭先生的話,便四處托人,將南郭先生弄進了樂隊。
從那以后,南郭先生就在樂隊里混起了日子。每當齊宣王想聽吹竽的時候,南郭先生就裝模作樣地瞎吹一氣。就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人發現他根本就不會吹竽這件事。
這一年,齊宣王去世了,他的兒子齊滑王登上了王位。和父親一樣,齊灣王也非常喜歡音樂,特別是喜歡聽人吹竽。不同的是,齊滑王不喜歡合奏,而是喜歡聽獨奏。于是,齊滑王下令,將樂隊里的樂工按日子排上值班表,每天由一個人給他吹竽,其他的人則可以放假休息,但薪俸照領。
聽到這個消息,樂工們都非常開心。是呀,這樣既減少了工作量,又不影響收入,當然是個好消息了。于是,樂工們大擺宴席,以示慶祝。酒席之上,每個人都縱酒高歌,只有南郭先生一個人坐在角落里,眉頭緊鎖,愁容滿面。樂工們見了都非常不解,紛紛詢問他發生了什么事。
南郭先生看了看同伴們,吞吞吐吐地把事情的原委講了出來,眾人這才知道他根本不會吹竽。大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個個瞠目結舌。南郭先生見狀,覺得非常羞愧,忙收拾好東西,灰溜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