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的成語故事
宋太宗趙光義深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因此,他大力提倡讀書,以便從中了解歷代王朝興亡更替的原因。
太宗初年,國家藏書僅有史館中的萬余卷,于是太宗頒下召令:凡向國家獻書者賞。因此國家藏書一下子增到了八萬卷。這些書分藏于史館書庫、昭文書庫和集賢書庫。
當時這幾個書庫都很破舊,于是太宗立即下令重修。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重修工程竣工,太宗賜名崇文院。院中有昭文書庫、集賢書庫、史館書庫等六庫,規模空前宏大。在新館落成的前一年,宋太宗已下詔用館藏書籍,編輯《太平總類》《太平廣記》以及詩文總集《文苑精華》等。
《太平總類》摘取經史百家之言,保存了不少佚失的古籍,歷經六年方才編成。成書后,宋太宗對宰相宋琪說:“從今天起,每天把《太平總類》給我送來三卷,我要親自閱讀。”宰相宋琪說:“陛下以讀書為樂,借古鑒今,自然是好事,但每日讀三卷,是不是太多了,不要累壞了身體。”
宋太宗微微一笑,回答道:“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許多樂趣,多看一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并不覺得勞神。古人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雖然不能行萬里路,但是讀萬卷書還是不難的。凡是喜歡讀書的人,總有他讀書的樂趣所在;如果不喜歡讀書,就是按著他的脖子,他也讀不進去的。”
眾大臣聽了都非常敬服。此后,宋太宗果然每天讀三卷,有時因為國事繁忙而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并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就這樣,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宋太宗看完了整部《太平總類》,并將其更名為《太平御覽》。
由于讀了大量的史書,宋太宗的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效仿,連平常不喜歡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地讀起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