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暴露在空氣中的鐵經常會有生銹的情況發生,每年都會有許多的鐵因為生銹而不能使用。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人類發明了不銹鋼,也就是在大氣、水蒸氣、淡水等弱腐蝕介質中耐腐蝕或者具有不銹性質的鋼種。不銹鋼到底會不會生銹呢?
其實,不銹鋼的不銹性和耐酸性都是相對的,這主要取決于鋼中含的合金元素。在所有的不銹鋼中,都必須摻有一種珞元素,通常只有銘的含量達到13%~25%,才能避免鋼的表面被氧化。
如果我們把一片剛切下的不銹鋼插入水中,很快就可以發現在切面就會生成一層銘的氧化物,這層氧化物可以減緩鋼鐵的氧化速率至少1萬倍以上。按照這個速率,在正常情況下要腐蝕一公分厚的鋼板至少需要100萬年以上的時間。
在顯微鏡下面,我們可以看到不銹鋼的表面其實有很多的小銹點。之所以不銹鋼也會生銹,是因為鋼鐵在生產的過程中會含有硫元素,這幾乎是無可避免的。
所以當不銹鋼中的鉆元素下降到10%以下的時候,就會開始生銹。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可以在鋼里加入少量的微量元素“鉗”o比如在骨折的時候醫生會在病人的骨骼上釘上鋼釘,而這種釘為了防止腐蝕生銹就加有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