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春捂秋冬”,意思就是說春天不要急于脫掉冬天的棉衣,秋天也不要急于穿上過冬的衣物。那么這其中春捂秋凍有道理嗎為什么呢?
春秋季節都是過渡的季節。我國通常把3?5月稱為春季,9?11月稱為秋季。春季的時候冬天剛剛過去,萬物開始復蘇,氣溫也開始上升,室外的溫度要比室內的溫度高。
所以在外面可能感覺熱,但一到屋里就會冷。而且春天的氣溫變化很大,如果過早得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會難以適應,容易引起感冒等癥狀。
而秋季氣溫在慢慢降低。這個時候如果不過早的穿上厚衣服,有助于鍛煉我們的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氣溫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而且秋天每天中的氣溫也不穩定,如果過早的穿上厚厚的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就會出很多的汗,很容易傷風感冒。
雖然春捂秋凍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也需要依據氣候變化適當的改變。我們人體的體溫總要保持在37匯左右,所以如果我們自身的調節能力比較差的話,同樣需要通過增減衣物來調節。關鍵是要保護身體不受疾病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