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歷史典故如下:秦將章邯打敗項梁后,認為楚國的主力部隊已被消滅,不足為慮了。他率領軍隊渡過黃河,開始進攻趙國。趙國的軍隊不是秦軍的對手,沒多久,便被圍困到巨鹿城里,趙王無奈,只好派使者偷偷出城向楚王求救。
楚王接到趙王的求救信后,立即組織援趙大軍。他委派宋義為上將軍,并命令他率領部隊迅速開往趙國,為了確保勝利,又派了項羽、范增二人協助宋義。
宋義知道秦軍勢力浩大,心里有些害怕,當軍隊到達山東時,他命令軍隊駐扎下來。項羽見宋義按兵不動,十分著急,他對宋義說:“趙軍被秦軍圍困已久,危在旦夕,如果我們現在向秦軍發動進攻,趙軍還可和我們里應外合,夾攻秦軍,我們取勝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否則,不但趙國保不住,我們也會陷入困境。”宋義聽不進項羽的話,他說:“你的做法太沖動了,打仗就要懂得保存實力,現在秦軍和趙軍交戰,正像是兩虎相爭,聰明的做法是先坐山觀虎斗,等到他們兩敗俱傷時,再乘時而出。你呀,就是改不了武夫的魯莽性格。和敵人刀來劍往,我不如你,可談到運籌帷幄,你就比我差遠了。”
宋義一意孤行、不把趙國的死活放在心上,為了尋歡作樂,他經常舉辦酒會。士兵在雨地里扎營,又冷又餓,聽到將軍帳中傳來的簫管聲,不禁牢騷滿腹。項羽見了,非常氣憤,心想:“本來是進攻秦軍的大好時機,宋義卻自作聰明,按兵不動,一旦秦軍消滅了趙軍,哪里還會有什么機會可乘,這小子不知死活,還每天花天酒地,哪是什么當將軍的材料。”于是,他決定再去找宋義,催促他趕緊出兵救趙。
第二天,項羽向宋義說出了自己的請求,宋義執意不從,惹得項羽火起,一刀砍下了宋義的腦袋。為了穩定軍心,項羽說:“宋義背地里和秦軍勾搭,準備投降秦軍,楚王密令我將其斬首,大家不要多心。”將士們都相信,并一致推選項羽為大將軍。
項羽掌握軍隊的大權后,立刻展開了對秦軍的攻勢,他先派兩位將軍率領先頭部隊渡過黃河,占據作戰的有利地形。緊接著他親率大軍也渡過黃河。
渡過黃河后,項羽命令軍隊把所有的船只鑿沉,又把所有做飯的鍋砸毀,每個將士身上只準留三天的干糧。項羽號召將士說:“現在我們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我們只有奮力向前,打敗秦軍,才能奪得生路,否則只能被秦軍驅趕到黃河里喂魚。我相信我們江東的子弟個個都是英雄,我們一定要打敗秦軍。”
項羽的軍隊和秦軍在三天里打了九仗,楚軍因為沒有退路,一個個拼死苦斗,以一當十。這些仗打得非常艱苦,最后楚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項羽英勇善戰的威名傳遍了天下。危難之際,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古人破釜沉舟,將自己置之死地,然后背水一戰,創造奇跡,獲得重生。我們每天的工作、生活也有許多困難需要這樣的勇氣去面對,去克服。但現在的我們對自己太好了,生怕苦了自己、累了自己、虧待了自己,總是想方設法讓自己過得更舒適、更輕松一些,一有困難,就會望而卻步,知難而退,最終選擇放棄,我們缺少的就是這種破釜沉舟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