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爾反爾的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鄒國和魯國爆發了戰爭。當時,雙方的國力相當,投入的兵力也相當,鄒穆公本來以為這一定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對抗。誰知,戰爭開始沒多久,鄒國軍隊就大敗而歸,三十多名將領戰死,士兵們則四散奔逃,完全不顧將領的死活。
鄒穆公非常生氣,想將那些臨陣脫逃的士兵全部處死。可這樣的士兵實在太多了,如果把他們都處死,就會大大降低軍隊的實力。無奈之下,鄒穆公只好去請教孟子。
孟子聽后沉思了一會兒,說道:“我還記得有一年,鄒國鬧災荒,百姓們饑寒交迫、苦不堪言。而當地的官員卻將這種情況隱瞞不報,您也以為天下太平,對百姓的疾苦漠不關心。賢人曾子曾經說過:’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這些士兵大多是百姓出身,現在,他們只不過是用同樣的方法報復您罷了。所以說,過錯還是在您啊!”
鄒穆公一聽,覺得非常懊惱。他對孟子說:“先生說得極是。還是請您想個辦法,告訴我以后應該如何防止再發生類似的事情吧。”
孟子說道:“只要您施行仁政,愛護百姓,百姓當然也會擁戴您。這樣,如果再有戰爭,士兵肯定會為您拼命的。”聽了孟子的話,鄒穆公幡然悔悟,于是,他打消了處置那些士兵的念頭,并開始在全國實施仁政,鄒國也就慢慢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