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人曾被腰痛困擾過,那么為什么如此多的人會發生腰痛呢?腰痛都有幾種原因造成的呢?
幾百萬年前,人類從四肢爬行到兩條腿走路進行了劃時代的進化。從此雙手獲得解放,但是腰痛便與人類相伴,這以前脊柱起連接前半身和后半身的橋梁作用。前半身由兩上肢、后半身由兩后肢很合理地支撐著整個身體。但是在兩腿行走的同時,脊柱直立。原本起橋梁作用的脊柱骨,確不能簡單地直立,拿髓關節來說,看過貓和狗行走的人都會知道,四肢爬行走路時,骨盆與后腿靠髓關節形成大角度,為了直立行走,骨盆與腿必須呈直線連接。可是實際上,人的骨盆前傾30度左右,這樣用雙腿支撐身體的話。上半身會向前傾斜走路不穩。
能彌補此不足的就是現在經過長時間適應變成的脊柱。脊柱從側面觀,腰椎向前弓形彎曲,脊柱從骨盆彎曲向上使上身能挺直,再向上為了能使頭部直立向上,脊柱在頸部還有個前凸,把脊柱在腰部、頸部兩處前凸所形成的S字曲線叫脊柱生理彎曲。
可是這個生理彎曲也就成了人體的薄弱處,以彎曲形狀來支撐沉重上半身的腰部和支撐頭部的頸部,會容易發生相應的腰痛和肩膀酸痛,因此,脊柱構造的本身是造成腰痛的原因。
頸椎到尾骨是由32~35個椎骨像磚一樣摞起來的,椎骨與椎骨間在脊柱后側的齒合構成椎間關節,可是因為椎骨是硬骨,彎腰時椎骨間相互碰撞摩擦吱吱作響而使脊柱難以彎曲。為了解決此問題椎骨間便挾入起緩沖墊作用具有豐富彈力的軟骨椎間盤。椎間盤隨著椎骨的活動被壓縮,使脊柱活動成為可能的同時,又減輕了對每一個椎骨所承受的壓力。脊柱生理彎曲也能減輕壓力,若是脊柱成為筆直的棒樣,跳躍的沖擊會直接傳到頭部。由于脊柱彎曲且具有富有彈性的椎間盤,使傳到頭部沖擊被抑制到最小限度。可是為了吸收這種沖擊,腰前凸部分的負擔加重即要承受壓力。
脊柱活動方法本身也會引起腰痛,我們鞠躬時,彎曲幅度最大是腰,準確地說是第4、5腰椎。胸椎與肋骨相連,向前只能微彎。上半身彎曲90度時,腰椎彎曲45度,其余角度是由骨盆提供。腰椎活動范圍很廣。因為支撐腰椎肌肉的負擔大,易勞損而發生腰痛。
腆胸的人易腰痛
正如前面敘述那樣,人類不論是從脊柱構成上還是從脊柱活動方面,都時刻有發生腰痛的危險。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發生腰痛,腰痛也是有誘因,其一就是姿勢不正。姿勢不正,脊柱的生理彎曲紊亂,使部分脊柱和肌肉負擔大大加重:特別易腰痛的就是俗稱腆胸的人。腰椎向前微凸是生理性彎曲,這個前凸若是過強,椎骨后側的椎間關節便成為支撐體重的支點。椎骨后側空隙變窄、受壓。壓迫神經,使肌肉疲勞成為引起腰痛的原因。另外,肌肉軟弱無力也是腰痛的原因。因為支撐連結脊柱的是肌肉。若相應的肌肉無力,不僅易疲勞,脊柱活動也不穩,腰部便易受損。與脊柱相關的脊肌、腹肌、臀肌必須要堅實有力C
腹肌無力,腰椎便過度前凸,便成為腆胸惡化的原因。為了保持正確的姿勢,還必須有強壯的下肢肌肉。另外,由于應力作用也會增加腰痛
機會。應力會造成心因性腰痛,提高肌肉緊張度。即使姿勢不正日久也會成為腰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