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淚羅江的故事是怎樣的?屈原被放逐之后,感慨于國君昏庸無能,國家日漸衰落,心情越來越沉重。這一天,屈原來到江邊,他披散著頭發,一邊走一邊悲聲吟詠。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再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誓要振興楚國的翩翩少年了。
一位漁翁看見他,非常驚詫地問道:“這不是三閭(怕)大夫嗎?您怎么弄到這般地步?”屈原嘆了口氣說:“整個世界都混濁不堪,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醉生夢死昏昏沉沉,只有我獨自清醒,所以才被放逐到這里。”
漁翁說:“賢明的人處世靈活多變而不固執。既然整個世界都污濁一片,那你何不隨波逐流?既然大家都沉醉不醒,你何不也喝上幾杯?何必死守您的那份’節操’而被流放吃苦呢?”
屈原說:“我聽說過,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揮揮帽子;剛洗過澡的人也一定要抖抖衣服。誰愿意讓自己清潔的身體被污垢所玷污呢!?我寧愿跳入滾滾奔騰的大江之中葬身魚腹,也不愿讓自己潔白的品格蒙受世俗的污染!”
于是他寫了一首《懷沙賦》,然后滿懷著對祖國的眷戀投汨羅江而死。
就這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離開了人世,但老百姓卻一直深深懷念著他憂國憂民、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懷。此后兩千多年里,每年的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人們都以包粽子、賽龍舟等方式來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