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兵不厭詐
春秋時期,楚國大肆侵略擴張,中原地區除了晉、齊、秦三個大國外,其余的地方都成了楚國的勢力范圍。
公元前633年,楚國的盟國宋國突然背叛了楚國,投靠了晉國。楚成王大怒,立即派兵攻打宋國。宋國無力抵抗,只好向晉國求救。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國、蔡國等盟國,兵力強大;而晉國聯合了齊國、宋國等小國,兵力很弱。于是,晉文公召集起大臣商議取勝之計。大臣子犯說:“我聽說:'對于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忠誠和守信,取得對方信任;但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則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于是,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建議,他先派兵擊潰了由陳、蔡兩軍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后命令主力部隊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晉軍取得了整個戰役的勝利。
這場戰爭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正是憑借這場戰爭,晉文公一躍成為當時的諸侯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