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洋醫學中所說的對防止脫發有效的穴位(正確的叫法是'?經穴:)是通過一種叫做'?經絡''的遍及全身的網絡連結起來的。所以,一般認為如果這個經絡的某處不暢通或者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時候,身體就表現出不協調、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疾病或癥狀。出現這種癥狀的關鍵就在于穴位。
因為穴位就像身體癥狀突然岀現的出口一樣,所以如果通過這個出口
施加刺激的話,經絡就會變得通暢,全身的機能就會恢復。
作為一般的傾向,穴位往往存在于骨與骨之間(即關節部分)、骨突起
部、肌肉與肌肉或肌肉與骨之間的低洼處。
實際上,通過用手觸摸、按壓、揉捏圖示穴位的位置,就能檢查是否存在酸痛、硬結和麻感。如果出現這樣的知覺異常的話那里就是你的穴位。
預防脫發的穴位取穴法神庭在從兩眉之間引岀的頭部正中線上,距前發際大約1cm處。
百會在頭頂處即兩側耳尖連線與頭部正中線的交匯處。
前頂同樣在頭部正中線上?神庭和百會之間,曲差穴上大約7cm處。
后頂在后頭部正右線上,從百會向后大約下3cm處。
曲差在洪神庭左右大約3cm處。
通天在百會的斜前方,處于百會與前頂之間的高度上,距頭部正中線左右大約3cm處。
天柱在后發際處,位于使頸向后活動的斜方肌的外側。若使頸稍微前傾的話,就能看見崩緊隆起的斜方肌。如果你意識到位于斜方肌稍外側就是這個穴位,就應該很容易地找到。或者將雙手交叉放于后頭部,拇指尖接觸的地方就是這個穴位。
風池如用手觸摸耳垂稍后方就可發現有一個骨突起。風池就在這個乳突和斜方肌之間的凹陷處。
中府在肩峰的下方,距鎖骨下窩大約下2cm處。如用手觸摸就有肌肉隆起形成的硬塊。
角孫在耳朵的正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