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影史上,有三大常設全國性大獎,是分別代表最高觀眾認可、最高藝術水準、最高政府鼓勵的三大電影獎項,電影獎中最高獎項是就是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和中國電影華表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簡稱百花獎,是1962年由周恩來總理特地指定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共同主辦的一個電影大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而且,為了響應主題,百花獎的獎杯是銅質鍍金的花神,表示電影是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鮮花。
百花獎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和最有群眾基礎的電影大獎,它可以說就是由觀眾評選出來的獎項。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并由觀眾親自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
如果說百花獎是觀眾評選出來的電影獎項,那么,金雞獎就是專家們評選的電影獎項To金雞獎也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共同主辦的,由于創辦年份在1981年,恰好是中國的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它的獎杯為一尊引頸高唱的銅質鍍金金雞,以金雞報曉來激勵電影工作者要“聞雞起舞”。
之所以說是最高藝術水準的獎項,是因為金雞獎的評獎委員會是由中國最具權威的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電影劇作家、攝影家、音樂家、美術家,以及電影理論家、教育家、事業家等人共同組成的,是中國內地電影界最權威和最專業的電影獎,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
值得欣慰的是,中國電影金雞獎并沒有辜負時代和人民寄予的厚望。設獎二十年來,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發揚并始終保持了金雞獎的評獎宗旨——“學術、爭鳴、民主”的好風氣,獎勵優秀影片,表彰成績優秀的電影藝術家,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電影創作的繁榮。
1992年,應廣大電影工作者的熱切要求,代表專家意見的金雞獎和代表觀眾意見的百花獎頒獎禮合二為一,簡稱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年年舉辦。不過,自2005年起,這兩個獎項又分開了,金雞獎與百花獎隔年評選一次。
中國電影華表獎成立的時間最晚,是1994年開始創辦的,主辦單位是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華表獎的前身是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始評于1957年,每年評選一次。
后來更名為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依然是一年一屆。到1994年,文化部將優秀影片獎文匯獎等獎項正式改革合并為華表獎。
所以說,華表獎是中國(內地)電影界的一個政府獎,獎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