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劉謙在春晚上走紅后,這幾年的春晚節目單上都少不了“魔術”這一選項。這一節,就來看看魔術的起源與發展。
魔術是一種看似違反客觀規律的表演,變魔術的人依據科學原理,巧妙綜合視覺傳達、心理學、化學、數學、物理學、表演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運用特制的道具,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把實在的動作掩蓋起來,制造出種種讓人不可思議、變幻莫測的假象。利用觀眾好奇、求知的心理特點,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
魔術的歷史悠久,大約是在公元前2600年,就出現在古埃及了。在埃及的壁畫中附圖記錄了杯與球的戲法,這是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魔術戲法。
到中世紀的時候,人們十分相信巫術與超自然現象,而當時的宗教統治也到了最嚴苛的時候,凡是沒有被教堂所認可的魔術,就會被認為是黑魔法。
所以,這時期的魔術師被審判、被打壓,面臨的是生與死的考驗。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有些魔術師依然在四處游走表演魔術,不過能表演的種類就很有限了,主要是利用鳥類和動物表演的戲法。
到了19世紀,隨著劇院的興起,魔術師也將戲法帶進了戲院之中。在劇院中,魔術師把舞臺燈光和布景結合在一起,展開了魔術的新紀元。
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魔術師開始了穿著燕尾服表演。進入20世紀后,魔術大師們創造了很多新型魔術,比如脫逃術表演、水底脫逃等,受到眾人的追捧。
縱觀所有魔術表演,可以歸納為三種:道具派,借助一些道具來幫助表演魔術;手法派,借助手法來表演,撲克牌魔術就是如此;綜合型魔術,道具和手法相結合。
盡管人們都知道了魔術是一種假象,但是人們還是很喜歡看魔術表演,因為人們喜愛生命中這種充滿了驚奇的感覺,希望魔術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更加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