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來是新年啊,大年初一頭一天啊……”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段唱,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中央電視臺經常有人表演。這就是我們這節要說的二人轉了。那么,二人轉演員有哪些表演形式呢?
二人轉,又名小秧歌、雙玩藝,是我國東北地區特有的一種娛樂表演形式。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全國老少都喜歡的一種曲藝形式了。
二人轉最常見的表演形式就是兩人化裝成一丑一旦兩個角色,邊說邊唱,邊唱邊舞。不過大家不要覺得這表演很簡單,要想做好一個二人轉演員,需要講究“四功一絕”的表演手法。
所謂“四功”,就是唱、說、做、舞;“一絕”指的就是用手絹、扇子等道具的特技動作。其中,四功的“唱”為首,講究味、字、句、板、調、勁;“說”指說口,以插科打渾為主;“做”講究以虛代實;而“舞”主要指“三場舞”。
么這么說呢?因為他們左手通常拿著甩子,需要舞出“風擺柳”“仙人摘豆”“金龍盤玉柱”“黑虎出山”“金鼠歸洞”等高難度的動作。
從唱腔上來講,二人轉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之稱,唱詞以七言、十言句為主,兼有民歌長短句。與之相配的樂器是噴吶、板胡,這也是它的主樂器,也有需要用竹板的,還有用玉子板的,就看表演者的個人愛好了。
二人轉的語言風趣幽默,滑稽可笑,還時常會夾雜一些市井樂趣。但是,這恰恰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真實寫照,也是一種人們生活的調味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