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輕音樂,那么,有人聽過輕歌劇嗎?輕歌劇特點及代表作是什么?所謂輕歌劇,其實和輕音樂有些類似,都是指那些歌曲比較通俗、題材很輕松、內容以抒情為主的作品。輕歌劇的規定不是那么嚴格,包含的范圍也是最為廣泛的。
與正歌劇相比,輕歌劇的結構通常都比較短小,大多是獨幕劇的形式,劇中除了獨唱、重唱、合唱外,還有說白。此外,輕歌劇的旋律流暢動聽,配器色調鮮明,與正歌劇的嚴謹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說起輕歌劇的發展,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一樣。早在1637年,意大利就已出現了輕歌劇,最早的輕歌劇作品就是由意大利的作曲家馬佐基與馬拉佐利創作的,名為《讓受苦的人得到幸福》。不過,在當時這還不叫輕歌劇,而是稱作“趣歌劇”。
后來,趣歌劇才傳播到歐洲各地。在19世紀初,英國作曲家畢肖普作的《米蘭少女克拉莉》就是輕歌劇的典型代表。由于歌曲《甜蜜的家》朗朗上口,立刻傳遍了全世界。
法國輕歌劇的創始人則是埃韋,不過,他雖起到了開創新道路的作用,卻沒有留下膾炙人口的作品,相反,而是奧芬巴赫創作的《地獄中的奧爾菲斯》(即《天國與地獄》),在上演后深受歡迎,成為了法國輕歌劇的經典作品。
慢慢地,輕歌劇傳播到維也納,產生了維也納輕歌劇,而音樂家約翰?施特勞斯首度維也納的輕歌劇和維也納圓舞曲相結合,對輕歌劇的創作進行了改良,使得輕歌劇的音樂充滿歡快、幽默的情緒,曲調優美,扣人心弦。
在20世紀,輕歌劇又稱為“音樂喜劇”,演出方式比以往更加富麗堂皇,卻仍有自身的風格,在美國得到高度洗練和發展后,經典作品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