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巴甫洛娃是20世紀初芭蕾舞壇上的一顆巨星,被稱為“芭蕾的奇葩”。當然,這里的“奇葩”不是說她的行為舉止有多出眾超群,巴甫洛娃的芭蕾舞是說她是一朵奇特而美麗的花朵,擁有不同尋常的芭蕾舞蹈技術,更為芭蕾舞做出了無法估計的貢獻,是一位非常出眾的人物。
巴甫洛娃出身于圣彼得堡一個貧民家庭,自幼生活貧苦。巴甫洛娃很喜歡跳舞,她在10歲那年,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圣彼得堡的一家舞蹈學校。
在這所學校,她勤奮苦學,經過了九年的艱苦訓練后,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并迅速升為該團的首席女演員。
在這一時期,俄國的芭蕾繼承了19世紀彼季帕、伊萬諾夫所奠定的偉大傳統,同時又以福金創作的活動為標志,進入了一個變革時期。
巴甫洛娃自小就學習舞蹈,她的舞蹈基礎扎根于古典芭蕾的沃土之上,但是巴甫洛娃不是一個思想頑固的人,她積極主動地支持并參與了新芭蕾舞蹈的改革運動。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才造就了她獨具藝術特色的表演風格。在巴甫洛娃表演的眾多作品中,比如《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吉賽爾》《仙女》等,不論是什么形式、題材,她的表演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而且,巴甫洛娃對藝術的追求非常認真、嚴謹,一絲不茍,據有些人透露,巴甫洛娃不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與榮譽,無時不在訓練,無時不在彩排。
在巴甫洛娃精力旺盛的那二十多年里,她組織了自己的小型芭蕾舞團,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岀,到過中國、埃及、南非、烏拉圭、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等44個國家,演出了數千場舞蹈,觀看過她表演的觀眾更是不計其數。
在世界巡回演出的過程中,巴甫洛娃無形中推動了芭蕾在許多國家的誕生和發展,為在全球傳播、普及芭蕾藝術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還以其非凡的藝術魅力影響了許多人。
就是這樣一位兢兢業業的舞蹈演員,將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芭蕾舞藝術,最后因辛勞過度溢然逝去。
當時,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正在進行演出,樂隊指揮卻突然宣布接下來由巴甫洛娃來表演《天鵝之死》,臺下的觀眾還高聲尖叫,認為巴甫洛娃真的要來了。
誰知,帷幕徐徐拉開,臺上卻空無一人,只有一束追光在緩緩移動,以此來紀念這一只不朽的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