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地位
俄羅斯有位偉大的音樂大師,他的作品被贊為“俄羅斯的音樂靈魂”,他就是19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對于中國樂迷來說柴可夫斯基可不陌生,還被親切地稱為“老柴”。
老柴生活在沙皇專制制度時期,所以,他看到了太多的黑暗與腐敗,又為俄國人民的生活和命運憂心忡忡,但是他卻又是保守的王朝擁護者,所以老柴非常矛盾。
這種無法克服的矛盾不斷促使老柴進行深刻的思考,并把這種生活感受融入到他的創作中去。
所以,老柴的作品中都有一抹悲傷的感情,表達了他對光明理想的追求以及對生活意義的理解。
從創作基本面貌上看,柴可夫斯基的前期創作傾向于表現對光明歡樂的追求和信心,后期則更傾向于表現深入的悲劇性。
比如,他前期的作品——第1、第2、第3交響曲,就都屬于生活風俗性和抒情性作品,在主題上采用民歌素材,表現了柴可夫斯基與俄羅斯交響音樂傳統的聯系;
他后期的作品——比如交響曲《曼弗雷德》,風格上轉向深刻的心理刻畫,描寫了一位抑郁寡歡的、命運充滿悲劇性的人物,所蘊含的感情復雜、深刻。
木過,也正是因為老柴在創作過程中內心不斷涌動的豐富情感,才使他經常打破傳統交響曲的模式,將自己的感情完全表達出來,才讓他的曲子飽滿,旋律優美,創作出了非常感人至深的交響曲音樂。
此外,柴可夫斯基在歌劇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成就。柴可夫斯基一生共寫過11部歌劇,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葉甫蓋尼?奧涅金》和《黑桃皇后》,兩部歌劇均是根據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編的。
其中,《葉甫蓋尼?奧涅金》以悠長、抒情的旋律見長,細致表現了人物的心理,表現了劇中人物塔吉雅娜、奧涅金、連斯基等幾個貴族青年在朦朧地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上所經歷的悲劇;
《黑桃皇后》在刻畫人物性格、表達戲劇沖突上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主要表現了理想被殘酷的現實所粉碎的悲劇。這兩部歌劇作品至今仍被不斷演繹著,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