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旦有座著名的“石頭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它就是佩特拉古城遺址。
石頭城在哪里個城市呢?原來,佩特拉古城幾乎是全在巖石上雕鑿而成的。據考察,它曾是阿拉伯國家埃及和敘利亞-腓尼基之間重要的交通樞紐。
公元前6世紀前后,居住在這里的游牧民族那納巴特阿拉伯人建造了這座古城。
在公元前,佩特拉原本是納巴特王國的首都,在公元前1世紀時,一度非常繁榮,疆土曾擴大到大馬士革地區。
后來,在公元106年,被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從3世紀起,因為紅海貿易興起,代替了陸上商路,佩特拉古城開始衰落,到7世紀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了。直到1812年,才被瑞士旅行家重新發現。
佩特拉古城坐落在赤褐色砂巖的高山之中,峽谷和通道穿越其中,其建筑大部分是從巖石上開鑿出來的。
因為這里的巖石顏色帶有珊瑚寶石般的微紅色調,在陽光的照射下會熠熠發亮,使古城呈現岀絕美的顏色,所以又被稱為“玫瑰古城”。
古城的核心是一個大廣場,廣場正面就是宏偉的哈茲納宮了。宮室高約40米、寬約30米,依山雕鑿,分上下兩層,有6根羅馬式門柱直至洞頂,造型十分雄偉。
門柱與門柱之間造有神龕,里面供奉著圣母和帶翅的武士等神像,栩栩如生。在左右兩邊的宮殿墻壁上,畫著線條粗獷的壁畫,盡管現在色彩暗淡了不少,但也依稀可辨。
古城歷史悠久,建筑風格保留了羅馬宮殿式的風格,反映了納巴特王國曾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見證其五百年的輝煌與繁榮。
因此,從古城的遺跡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古納巴特文明,還可以從中了解到許多羅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