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盛行基督教就猶如中國盛行佛教一樣,在過去花費了巨大心力,請來眾多善名的建筑家建立了諸多風格不一的教堂,供教徒們禱告使用。這一節,我們就來講一講沙特爾大教堂。
沙特爾大教堂,全稱是沙特爾圣母大教堂,坐落在法國沙特爾市的山丘上,與蘭斯大教堂、亞眠大教堂和博韋大教堂并列為法國四大帶有古典主義的哥特式教堂。
但不講解其他三座哥特式教堂,不是因為其他的不夠好,而是因為沙特爾教堂有著“哥特式百科全書”的稱號,是這些教堂的代表。
沙特爾教堂之所以是哥特式建筑,是因為法國是中世紀后期哥特藝術的發源地。最早的沙特爾教堂建于8世紀,原本屬于羅馬式建筑。
然而,在1194年被大火燒毀,于是開始了重建,到公元1264年竣工。重建后除了保留了舊有的羅馬式鐘樓和三個正門上的12世紀時期的雕刻藝術外,在風格上就是一座比較成熟的哥特式建筑了。尤其是它上面的大量裝飾雕刻,在西歐所有的哥特式教堂中也是最優秀的作品。
既然說沙特爾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那么,它都有什么特點呢?第一,使用骨架券作拱頂,十字拱形成一種推架,既省材料,側推力也減輕了不少,能將建筑物的頂部往上提升;
第二,兩側用獨立的飛券,越過側廊上方,擴大了中廳的側高窗面積;第三,窗戶以彩色玻璃作為裝飾品,讓室內的光線更加奪目,有一種神秘感。
再看教堂的內部建筑,沙特爾大教堂的大殿內有三個圣殿,分別與三座大門相通,其兩側分別有一座互不對稱的尖塔式鐘樓,是耶穌在不同時期的活動與生活的象征;教堂中殿長130.2米,寬16.4米,四分拱頂高達32.5米,帶有側廊式耳廊,是法國教堂中最寬的中殿。
此外,沙特爾大教堂里面還有無數的雕像群,整體比較修長,姿態拘謹,或前仰后合或左顧右盼,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神態和動作,是法國哥特式雕刻藝術的典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