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的統一與建設過程中,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李斯。不論是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還是統一文字、實行分封制,都與李斯有莫大的關系。這一節,我們就來講講關于李斯的書法故事。
李斯,字通古,是秦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這里先不說李斯的政治功績,只說說他在書法上的造詣。我們都知道,秦王朝建立后,始皇統一
在秦朝的統一與建設過程中,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李斯。不論是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還是統一文字、實行分封制,都與李斯有莫大的關系。這一節,我們就來講講李斯作篆的故事。
李斯,字通古,是秦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這里先不說李斯的政治功績,只說說他在書法上的造詣。我們都知道,秦王朝建立后,始皇統一了文字,那種文字就是秦篆,也叫小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戰亂的情況,
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深受秦始皇重用的李斯也被封為丞相。
這時,李斯發現,由于之前諸侯國眾多,典法不一樣,使用的字體也不一樣,光一個“秦”字,全國就有100多種寫法李斯覺得這不利于國家的團結統一,會阻礙秦國的文化交流和社會發展,因此,李斯向始皇建議“書同文字”
不再讓各諸侯國使用留下的古文字,全都改用一種字體。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篆應運而生。
當然,既然命名為“小篆”,顧名思義,是和大篆有一定聯系的。據說,小篆是“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而成的。于是,為了和當時的大篆區別開來,就稱為“小篆”了。
而后,李斯親作《倉頡篇》七章,每四字為句,作為學習課本,供人臨摹。不過,小篆也沒有流行多長時間,李斯就開始采用程邈創建的隸書了。這之后,隸書便作為官方正式書體,始于秦,盛于漢,直到魏晉楷書流行才漸被取而代之。
盡管如此,小篆也沒有丟失,而是被作為一種書法藝術流傳了下來。有人曾評價過李斯的小篆,說:“小篆之精,古今妙絕,秦望諸山及皇帝玉璽,猶夫千鈞強弩,萬古洪鐘。”現如今,中國書法四大書體真、草、隸、篆中篆書占有一席之地,就是李斯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