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墨宰相是哪位書法家呢?早些年間,一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風靡大江南北,清朝乾隆年間的宰相劉墉也因此進入大眾視野,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位人物。
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無不為劉羅鍋的聰明機智而折服,看他周旋在和珅和皇帝之間,為民辦事,實在是很過癮。其實,劉墉不僅是一位出名的政治家,他更是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劉墉官至宰相,同時書法造詣十分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那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劉墉官位太高,底下的人為了討好而故意這樣稱呼他呢?
這個大家就不用擔心了,因為第一個稱呼劉墉為“濃墨宰相”的不是乾隆年間的人,而是道光年間的一位文學家梁紹壬,他曾在自己所著的《兩般秋雨庵隨筆》中寫道:“國朝書家,劉石庵相國專講魄力,王夢樓太守專取風神。時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其中,梁紹壬提到的“濃墨宰相”就是劉墉了。
那么,劉墉的字到底寫得如何呢?據清朝徐珂的稱贊來看,劉墉的字體,“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
所謂金聲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劉墉的書法融合了各家所長后卻自成一家,體格多變,妙哉!
我們現在看劉墉的遺跡,會發現他是一位善于學習前人卻又不泥古,反而非常富有創造性的人。
整體來看,劉墉寫字喜歡用厚墨、濃墨,字體豐腴卻很有力量,風格渾厚敦實,別具一格。
其中,他的小楷深得鐘繇、王羲之、顏真卿等人的真傳,同時又有魏晉小楷的風貌,實可謂別有風致,觀之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