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夜巡是誰的作品呢?作為17世紀荷蘭著名的畫家之一,倫勃朗的人物畫特別出眾,尤其是他的巨作《夜巡》,更是被收藏于阿姆斯特丹的國立美術館中,價值無限。那么,大家知道這幅畫是怎么畫出來的嗎?《夜巡》這個名字又是從何而來呢?
據記載,倫勃朗是一個對繪畫非常專注的人,而且,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繪畫中,不在乎人情往來,只關注自己是否畫得符合自己的要求。1642年的時候,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隊的成員們請他畫一幅群像圖。
當時,人物眾多,而且每個射手都出了一百荷幣,都認為自己應該站在重要的位置。而且,當時畫壇上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志愿軍人的群像必須按照身份和軍階分配到畫面的相對應的位置上。
不過,倫勃朗卻打破常規,既沒有按照這些人的身份和軍階來畫畫,也沒有像射手們要求的那樣有一個豪華的宴會場景或是歡快的娛樂場景,而是精心設計構圖,采用了接近舞臺效果的手法,讓這十幾個人能夠全部出現在畫面上。
這幅畫里面的人物雖多,但每個人都安排得錯落有致,還巧妙地利用光的明暗強烈對比,突出了兩個中心人物和人群中的一個小女孩,塑造出了一個莊嚴有序的戰士出征場面,賦予了這幅畫不一樣的意義。
同時,因為光線的明暗交替,又為畫面增添了一絲神秘感。但是,收到畫的射手們卻很不滿意,覺得自己位置不重要、臉部神情不夠清晰等,于是要求倫勃朗修改此畫。倫勃朗拒絕了,惱怒的射手們將其告上法庭,導致這幅畫在當時也爭議頗大。
不過,這幅畫明明展示的是白天的情景,刻畫得也是射手們的群像,為何會叫“夜巡”這個名字呢?原來,這幅畫當時被射手們帶回去后,因為畫幅比較大,是363x437cm的規格,為了方便掛在門廳內,他們就自行將畫的周邊裁掉了。
如此一來,使得整幅畫喪失了原有的平衡。后來,因為這幅畫緊挨著炭火,長年累月地積累了厚厚的一層灰,使得整幅畫的色彩變得黯淡無光,導致人們誤以為這是夜晚的情境下作的畫,所以才取名《夜巡》。
盡管倫勃朗的后半生過得十分辛苦,但是,他為畫壇做出的貢獻卻是不可磨滅的,而他對光的巧妙應用更是被歐洲的美術史家稱之為“紫金色的黑暗”,永載畫壇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