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聽過、看過、讀過各種各樣的百科全書。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本“百科全書”相信有很多人都沒有聽過,甚至還有很多人都見過這本“書”,可是卻不知道它的名字,也不了解它。說得這么神秘,到底百科全書是什么呢?它就是唐卡。
醫學、天文等領域,可以說,要想了解西藏的歷史和發展,想要知道藏民們的生活,不用看那些繁雜的書籍,多看幾幅色彩鮮艷美麗的畫卷就可以了。
唐卡,又叫作唐嘎、唐喀,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人們之所以稱唐卡為“藏文化百科全書”,是因為繪畫的內容頗為廣泛,涉及宗教、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民間傳說、建筑、
既然唐卡作為藏族文化的一個代表,那它怎么能少得了藏文化那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宗教色彩呢?唐卡的用色是十分明亮的,而且用料珍貴,選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天然的物質來加工做成染料,才能讓唐卡歷經幾百年的歲月后,依然色澤亮麗。
關于唐卡的起源,眾說紛紜。有說是隨佛教從印度傳來的,也有說是受中原繪畫影響而產生的,還有說是根據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布畫發展而來的……不論是哪種說法,都和宗教脫不了關系。
而且唐卡很早(在公元七世紀左右)就傳入了藏族地區,融入藏民的生活當中,記錄了藏族人們的生活和發展的點點滴滴,比如說歷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動、宗教的發展,因此,唐卡有很重要的歷史價值、宗教價值,非常值得收藏。
當然,唐卡之所以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所以有這么重要的價值,和它近乎嚴苛的繪畫要求有很大關系。
制作一幅唐卡的程序很復雜,在繪制前要有特定的儀式,然后需要制作畫布,同時要專門人員來構圖起稿,等有了大概輪廓后才可以著色染色,再次勾線定型,接著才能進行裝飾,比如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只有經過了這一整套的工藝程序,方能成畫。所以,制作一幅唐卡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短則半年,長則十余年。
看到如此煩瑣的制作步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唐卡不僅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寫照,更是由藏族人民的心血澆灌而成的!所以,它才這么珍貴,這么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