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繪畫歷史上,有這么一種畫一一就像影視劇里演的圣旨一樣,兩邊有軸,平常是卷在一起,當我們需要看畫的時候,就順著兩邊的卷軸將畫展開。大家知道這種畫的名字是什么嗎?沒錯,這就是卷軸畫。
其實說起來,中國人對卷軸畫這種在紙張或絹布上繪畫的藝術作品并不陌生,要知道,卷軸畫在我國可是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
在這么長的歷史歲月中,卷軸畫無可厚非地被染上了時代的特色,形成了鮮明、濃厚的民族風格。
不過,也是因為卷軸畫的歷史太悠久了,也有很多古人都研習琴棋書畫,于是每個朝代都產生了很多代表性的畫家。但是,要說起卷軸畫的代表和翹楚,則屬東晉畫家顧愷之了。那么,顧愷之主要作品有哪些?
此外,顧愷之作畫,并不是一味苦作,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顧愷之作畫,講究“傳神”二字,認為作畫應該“以形寫神”,還應該擁有想象力,能充分調動和運用生活積累,運用形象思維去“遷想妙得”,并在“置陣布局”中講究畫面的處置、構圖、剪裁,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顧愷之雖然畫畫技術好,但是,他也是趕上了一個好時候。怎么說呢?對于中國的繪畫史來說,魏晉南北朝時期非常重要。
這個時候由于戰亂不斷,南北雖然處于對立之中,卻也是思想大碰撞最激烈的時候,是南北的學術思想交流非常密切的時候,這對于藝術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就是在這一時期,石窟壁畫、墓室壁畫、石刻和漆畫等藝術得到了充分的滋養和發展,具備了很高的水平,也出現了很多有名之士。
從繪畫上來說,這一時期的“畫祖”顧愷之和他的卷軸畫則最具有代表性了。據記載,顧愷之的繪畫作品有七十多件,可惜的是,現如今流傳下來的就是《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和《列女仁智圖》這三幅卷軸畫了,而且還都是后人臨摹之作。之所以說顧愷之是卷軸畫的代表,也是因為這三幅畫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較早的卷軸畫作品。
現在我們去故宮博物院觀看顧愷之的畫,還能從年代已久的畫像中清楚地看到人物的神情、衣著,用線條勾勒的山水緊勁連綿,如行云流水,十分自然,不得不令人嘆服!
顧愷之也是“六朝四大家”之一,他博學多才,擅長詩賦、書法,更是曹不興的再傳弟子,繪畫技術更是精湛,尤其是人像、佛像、禽獸和山水等主題的畫作,非常受人歡迎。同時,他也是六朝時期唯一有畫跡傳世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