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起三國時期的著名畫家曹不興,很多人肯定會把他和“佛畫”聯想到一起。為什么呢?因為曹不興可是有名的“佛畫之祖”!那么,曹不興佛畫之祖的由來是什么呢?
據記載,曹不興是文獻記載最早的三國時期的一位傳奇畫家,擅長畫龍、虎、馬與人物圖。當然,古時候有很多文人都喜歡畫畫,也擅長畫畫,但曹不興能夠脫穎而出,在于他高超的寫實能力和超群的繪畫技藝,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
那么,曹不興的繪畫技術有多好呢?根據當時的古籍記載,以及專家們對模仿其手法的畫作遺跡的分析來看,曹不興一改之前“古畫”的簡略、規范,筆法精細,注重寫實,創造了各種生動逼真的形象,為繪畫界擴充了題材,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審美風氣。
或許是因為名頭打響了,或許是因為大家越來越注重繪畫這門藝術了,或許是因為其他什么原因,總之,在曹不興的帶領下,繪畫一派終于受到了上層文化圈的特別重視,不再只是簡單的裝飾品,而是成了當時比較重要的文化標志之一,并且漸漸成了一個能夠影響社會文化的獨立的門類。
恰在這時,佛教也慢慢地在東漢時候傳入了我國的中原地區。等到了三國時,僧人支謙和康僧先后步入江南,攜佛像遠游到達吳國,佛教開始在南方地區興起。這時,吳國國君孫權建造了建初寺,還讓人修建了佛像用來布道。曹不興看到佛像后,便為之畫像。
曹不興畫出來的佛畫,即使是長達5丈,也能很自然地運筆而成,人物的頭、臉、手、足、胸腹、肩背等地方沒有一毫失誤之處,而且,佛畫生動欲活,給人一種氣魄恢宏、妙相莊嚴的感覺,令人仰之彌高,肅然起敬。曹不興也成為我國最早的佛像畫家,被后人稱之為“佛畫之祖”。
難能可貴的是,曹不興的畫雖然影響深遠,但他不藏私,帶出了很多有成就的弟子,比如顧愷之等人。或許就是因為他高尚的品格和重視作品的藝術追求,才使得他的繪畫能在較高的文化層次上產生一定的影響,才能得到后人的夸贊,與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三人合稱為“六朝四大家”。